-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2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0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普賢十大行願(三十八)八者常隨佛學2──修行須慎擇師
佛陀已入滅,我們沒有因緣常伴佛側,隨佛而學。因此即應向秉持正法的大善知識學習,請其給予正確的指導,否則,自己盲修瞎練,容易走遠路;甚或錯遇邪師,更會使我們走錯路。
經典記載,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與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於未遇佛前,曾隨外道訕闍耶學道,但始終在人生的真理上無法獲得究竟的解答。於是二人互相約定,若遇明師,一定要告知對方。一日,舍利弗在路上遇到了威儀庠序的馬勝比丘,深深地被他的威儀所攝受,於是上前請教:「這位行者,見您如此莊嚴寧靜,想必您的師父一定是得道的高人。請問您的師父是誰?他說的是什麼法?」馬勝比丘回答:「我的師父所講的法如大地塵土那樣多,雖然我無法完全記得,但是他常教導我們:一切諸法乃是因緣和合所生,亦隨因緣分離而滅,其中並無永恆不變的主宰,亦無所謂的『我』及『我所』的存在。」舍利弗聽聞之後,頓時啟開了慧眼,長久以來對於真理的迷惑,終於得到了解答。他如獲至寶地把這個法告訴了目犍連,二人都認為他們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老師,於是一同皈投於佛陀門下。在佛陀的善巧開導之下,目犍連七天就證得阿羅漢果,而舍利弗也在半個月之內成道。
《六祖壇經》云:「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大善知識秉承諸佛的正法眼藏,能鑑機施教,或於三言兩語之中,直指心性;或於日常行住坐臥中,透露消息。弟子親承教法,依教奉行,自然而然能啟發善根,開啟智慧。如舍利弗於未遇佛之前,無論如何努力精進,始終不能得道;然而當他遇到佛陀之時,親承佛教即能證果悟道。由此可知,修行欲有所成就,必須慎擇明師,唯有依靠大善知識的指導,才能幫助我們增益道行,直契道法。(中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