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74|回覆: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再談捨識用根---兼論邪覺同修會的大邪見---老奸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3-28 00:24:03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3 07:47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我呢,忍著超級不舒服,想嘔吐的感覺(我看不了邪魔歪道的東西,看了就會超級反胃想吐),硬去看了一下""邪覺同修會""他們對""捨識用根""的說法,以下是摘錄,因為太不舒服了,所以我今天暫時先貼這個,中間這一段,就是邪覺同修會的講法,完全證明了一件事,他們沒有開悟者,所以那些""正""字輩的(他們出來在網路上講經的親教師,被封什麼初地菩薩的那些誤人甚深的傢伙,都會在名字中間用個""ˋ正""字,下面是那個什麼""正旭""說的胡話。

那個什麼""睜眼說實話""的菩薩(其實根本在胡說),被我問到躲起來了,他說不用六根接觸外境,而要用如來藏,因為六根是色法,不知道誰教他六根是色法就不可以用,可見這些邪師真是害人。但我呢,要把這些他們胡說八道的東西消消毒,也讓大家看一看,這些邪魔歪道,真的是沒一點點的本事,就是搞文字遊戲在那邊瞎扯淡。


-----------------------------------我是分隔線-------------------------------------------------
以下是""正旭""這個邪師說的話,有關""捨識用根""之辯。我簡單節錄他的結論。

.......我們從剛剛這樣子看來你就知道,三乘菩提的修證都一定要有六個識才能配合運作;所以捨識用根這樣的一個修行法門,在三乘菩提當中,沒有一種菩提是可以來修證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捨識用根。有一種人,他因為不知道到底識跟根的功能差別,差在哪裏;他把識與根混在一起談了,以為說一念不生不打妄想,就是捨識用根了。最後我們來做一個結語:如果有人教導修行人捨識用根,其實這樣的說法是不如理。也就是說,這種捨識用根的修行法門,其實是不如理作意的妄想,並不是真正的佛法。捨識用根,想想看你要怎麼能夠修行呢?因為根有六根,捨識用根的話,如果捨眼識改用眼根,沒有眼識的時候,眼根不能分別任何東西,如何能夠修行呢?那耳鼻舌身四根也都是一樣,如果把耳鼻舌身四個識捨了,那麼耳鼻舌身四根都沒有能聞、能嗅、能嚐、能觸的功能,這樣子跟屍體就沒有兩樣,你要怎麼來修行?如果把第七末那識也給捨了,那麼前六識就一起斷滅,這樣子就入了無餘涅槃;無餘涅槃當中沒有五陰身,也就是沒有三界身,你要怎麼來修行?修行人要怎麼樣來修行?就是必須要真心,也就是要有第八識如來藏,還有前七識的配合運作,然後六根六識互相配合,這樣才能修行,才能找到自心如來藏。所以說,捨識用根根本無法修行,以捨識用根來修行的說法,是不懂佛法的人所說的修行方法。

--------------------------------------我是分隔線------------------------------------------------


沒想到,我連剪貼下來看,也會這麼不舒服,嘔嘔嘔........看來這些邪魔還蠻強的。

他們的問題,都在一樣的地方,搞不清楚淨色根是什麼,他們以為是神經系統,偏偏被我拿一篇俱舍論就打個了超響亮的耳光。

而且,他們對於""真心不用識""這件事,也不懂。也就是說,他們不瞭解所謂""真心自性""是什麼??只會咬文嚼字,沒有真實的證悟,所以講得七零八落,錯誤百出。


前天的問答,我對淨色根又跟睜眼菩薩解釋了一番::


有關淨色根的問題,現在在佛教界,還在爭論,因為有人說是神經系統,但是從佛經來講又不像,禪定境界的人看得見,但不認為是神經系統,而是像經典講的清淨如寶珠。

大辭典說相當於現代所稱五官之神經,仔細看一下他的解釋內容,""其體清淨微妙,非肉眼所能見,乃四大種所造極微之集合"",神經系統,看不看得見??當然可以,有清淨微妙嗎??沒有??

俱舍論一曰:「彼識所依五種淨色如其次第,應知即是眼等五根。如世尊說,苾芻當知,眼謂內處四大所成淨色為性。如此廣說。」

要講淨色根是神經系統,要拿經典來講,經典裡面只講是四大種所造,清淨微妙如寶珠,而且講""四大所成淨色為性"",看到了嗎??可沒有說他是神經系統。學佛要依經典!至於他是不是色法,是啊!!我從頭到尾沒有說他不是,我說捨識用根用的是淨色根,不是用器官,我說用根性不用根識。

如果從經典來講,""四大所成淨色為性"",表示這個""淨色"",是一種物質,一種功能,一種作用。淨色根比較有可能是講神經末端的傳導細胞,而""淨色""就像是神經傳導物質或電流這一類的,傳導電子或傳導物質本身的構成應該是比細胞更微細,更清淨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做""淨色""。

佛法的修行,講的是""轉識成智"",至於怎麼轉,重點在於情,也就是,你一直妄想執著分別,你就轉不了。如果你沒有妄想執著,就可以轉。六祖壇經裡面講

六祖言: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憨山大師解釋:

「大圓鏡智性清淨:教中說轉識成智。六祖所說識本是智。更不須轉。只是悟得八識自性清淨。當體便是大圓鏡智矣。

平等性智心無病:此言七識染污無知。乃心之病也。若無染污之病。則平等性智念念現前。

妙觀察智見非功:言六識本是妙觀察智。於應境之時。若以功自居。則執我見。此則為識。若不居功。則日用應緣。純一妙觀察智矣。

成所作智同圓鏡:言前五識轉成所作智。此亦不必轉。但悟八識清淨圓明。則於五根門頭放光動地。一切作為。皆鏡智之用矣。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轉名言無實性:此言轉識分位。雖說六七二識是因中轉。五八二識乃果上轉。其實轉無所轉。但轉其名。不轉其體。故云但轉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此結前轉而不轉之義也。所言轉識成智者。無別妙術。但於日用念念流轉處。若留情念繫著。即智成識。若念念轉處。心無繫著。不結情根。即識成智。則一切時中。常居那伽大定矣。豈是翻轉之轉耶。觀六祖此偈。發揮識智之妙。如傾甘露於焦渴喉中。如此深觀。有何相宗不是參禪向上一路耶。予昔居五臺。夢升兜率。親見彌勒為說唯識曰。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予因此悟唯識之旨。此雖夢語。不可向夢人說也。」


憨山大師的解釋,看不懂的,我簡單講一下,

一、所謂轉識成智,重點在於不要妄想分別執著,而直接用清淨的第八識真心自性,當下就是大圓鏡智,也就是我之前講的,真心自性有鏡照的功能。也就是""捨識用根""所講的,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直接用第八識真心自性的力量,所以捨識用根的方法,正是佛法中轉識成智的關鍵,可是""邪覺同修會""那些人因為無修無證,反而說要用前七識來修行,所以不可能""捨識"",這就是落入了文字障中。

二、憨山大師講的,不用第七識,因為第七識霸道但是染污無知,什麼都要執著,當你不用他,他就不執著,也就變成了平等性智。
三、不用第六識,因為第六識擅長分別,當你不用他,他就變成妙觀察智。
四、前五識也不用轉,只要你會用第八識真心自性,前五識就會變成成所做智。
五、六七識因中轉,也就是要先不用六、七識;五八識果上圓::你的第八識才可以變成大圓鏡智,前五識才可以變成成所做智。六七識不要用,他就變了,然後第八識跟前五識也跟著變了,通通轉識成智,
六、若於轉處不留情,這句的意思就是怎麼樣,不用情識,你用第六識第七識就是情識,正如楞嚴經講的,六為賊媒自劫家寶。一般人六根接觸六塵,然後第七識就來執著,再交給第六識來分別,再交給前五識來反映,這就是一般人。而修行人,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六根接觸六塵,然後怎麼樣,直接用第八識來鏡照,這就是""捨識而用根"",只有用到六根,而不生六識,這樣,就通通轉識而成智。邪覺同修會那些不懂修行的邪師外道,因為他們沒有真修實證,只會咬文嚼字,斷章取義,所以不懂這個"捨識用根""。

七、我之前講過,捨識用根,這個不是一般人,也就是至少要開悟見真心(第八識)的人才有辦法這樣修,所以一般人不容易懂,我也不太願意講,所以之前也沒有真的講過,只有在講經的時候提一下。你要開悟見真心,要先修布施持戒,等到的你的心念比較單純以後,再來修忍辱,然後再來修禪定,在你的心念清淨到可以捉到第一念(第七識)的時候,才有可能照見那個不動的第八識,到這裡才算開悟見真心。從這邊開始,你發現了第八識,你才有辦法開始練習捨識而用根,才有辦法開始用六祖惠能大師講的那個偈子

""惠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這就是在講悟後起修,修什麼??練習捨識用根,練習用第八識鏡照外境,練習轉識成智。

金剛經講的::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就是不著相,不生心就是不動心,不動念頭,所以整句的意思就是不著相、不動心(這裡稍講一下,不動念頭不是沒有念頭,而是不執著念頭,不去用他)、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講第八識真心鏡照,所以無住而生心(鏡子照到東西,會停在鏡子上面嗎??當然不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不住就是不用第六識分別,不因而生心就是不用第七識執著。

講來講去,六祖壇經、金剛經、楞嚴經,全都在講捨識用根,這樣佛法才是通的。

講了這個多,就是讓大家知道,蕭平實跟他手下那一班所謂""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是多麼的無知,對佛法的知見是多麼的糟糕,還有人幫他們打廣告拉學徒,害人害己,真是糟糕。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2

狀態︰ 離線
16
發表於 2018-8-4 01:39:57 |只看該作者
老奸是誰 發表於 2018-4-9 22:28  
各位菩薩吉祥!!

我今天再加一段,這個前面已經講了,但我沒講到,所以拉出來單獨講

羅睺羅敲鐘  老奸大重出江湖了
頭像被屏蔽

禁止發言

狀態︰ 離線
15
發表於 2018-8-3 12:14:2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14
發表於 2018-4-10 18:53:46 |只看該作者
用根是本然
捨識需用心
放舍一切執
放下分別心

這是末學向皈依的師父求法,什麼是捨識用根,師父說的。
請不要問末學怎麼解釋,請多讀金剛經
---------
本文發在老奸前賢另一篇,有偏離,改發在這。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菩薩

Rank: 4

狀態︰ 離線
13
發表於 2018-4-9 22:28:53 |只看該作者
各位菩薩吉祥!!

我今天再加一段,這個前面已經講了,但我沒講到,所以拉出來單獨講


憨山大師夢升兜率,彌勒菩薩對他講的惟識大意,這一段,超經典,我覺得應該要背的

""予昔居五臺。夢升兜率。親見彌勒為說唯識曰。分別是識。不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淨。染有生死。淨無諸佛。予因此悟唯識之旨。此雖夢語。不可向夢人說也。」""

這一段,就是講捨識,不分別就是不用第六識,跟六祖惠能講的


""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是一樣的意思。

怎樣在境界中依智而不依識呢??不分別,不用第六識,就是智,也就是用真心去鏡照,而不用第六識去分別。

從這一段彌勒菩薩的開示,就是知道""邪覺同修會""講說要靠前七識來修行,是標準的外行話,還要去相信他們的鬼話,那你的智慧恐怕大有問題。

我特別提出來講,因為彌勒菩薩是未來佛,祂講的算是最有公信力的了!!

不依識,而依智,不分別就是智。你用第六識的分別心,就是染污。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5Rank: 5

狀態︰ 離線
12
發表於 2018-4-2 12:38:46 |只看該作者
內容好多 xdd 看到眼花  慢慢看了

Rank: 4

狀態︰ 離線
11
發表於 2018-4-2 09:52:32 |只看該作者
轉自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5/254695.html

虛雲老和尚:佛法世法無二無別,六根清淨處處是道


  編者按:虛雲禅師(1840~1959),傳法曹洞,兼嗣臨濟,中興雲門,匡扶法眼,延續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脈的禅宗大德。虛雲禅師一生極具傳奇色彩,經歷無數磨難,自雲:“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虛雲禅師晚年在雲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隨時開示修行法門。今天這篇開示,是虛雲禅師在1955年四月十六日所說。  

  

  今天雨水紛紛,寒風徹骨,大家不避艱辛的插秧,為了何事呢?

  昔日百丈惟政禅師向大眾說:“你為我開田,我為你說大義。”後來田已開了,師晚間上堂,僧問:“田已開竟,請師說大義。”師下禅床行三步,展手兩畔,以目示天地雲:“大義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說了什麼呢?要用心體會聖人的指點。

  我這業障鬼騙佛飯吃了數十年,還是摩頭不得尾,現在又不能陪大家勞動,話也沒有可說的,勉強應酬講幾句古人的話,擺擺閒談,志公和尚《十二時頌》中辰時頌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識聲色,覓疏親,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擬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既然坐臥都是道,開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無佛法,佛法與世法無二無差別;佛法是體,世法是用。莊子也說“道在屎尿”,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執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佛法非同異,千燈共一光,你們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臥是道,插秧也是道。低頭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見天,心清就見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聲香味觸法打交道,便不清淨,就沒有道了。

  佛性如燈光,房子一燈光滿。房內雖有千燈亦皆遍滿光,光光不相礙。宇宙山河,森羅萬象,亦復如是,無所障礙;能回光返照見此性天,則六根清淨,處處是道。要使六根清淨,必須退步。退步是和《楞嚴經》所說一樣,“塵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淨”,這就是退步原來是向前。若退得急,就進得快,不動是不成的。

  根不緣塵,即眼不被色轉、耳不被聲轉等,作得主才不被轉。但如何才做得主呢?沩山老人說:“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如今插秧,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是被苦樂境界轉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無分別,無分別就無障礙,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為霖道霈禅師,精究《華嚴》以《清涼疏抄》和李長者論,文字浩繁,不便初學,乃從《疏》《論)中纂其要者,另輯成書。由於專心致志,不起分別念故,有一次侍者送點心來,置硯側,師把墨作點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見師唇黑,而點心猶在案上。這就是心無分別,食而不知其味。

  我們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別心,不生煩惱心嗎?若能則與道相應,否則“坐臥不知元是道,只麼忙忙受苦辛”,長期在煩惱中過日子就苦了。煩惱即菩提,要自己領會。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18-4-2 09:12:4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2 09:49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常常聽到""六根清淨""四個字,殊不知,六根清淨,就是""捨識而用根""的意思,當六根不受六塵染汙而生六識,不再隨著妄想分別執著的外境而轉,那就是六根清淨。


既然講了捨識用根,我可以一直加東西,因為要講就講多一點。整個佛法的精隨,都在這裡,最重要的行門,就是""捨識用根""


----------------------------------我是分隔線------------------------------------------------------------

聖嚴法師:“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清淨”這個名詞,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來,是非常浮淺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們以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淨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點男女錢財的習氣,一些專門喜歡揚惡隱善的新聞記者,便會在報紙上大做他們“六根不淨”的渲染文章!至於什麼叫做六根,什麼又叫做六根清淨?他們是不想知道的。

  其實,六根清淨四個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所以,佛教看一個人的構成,是從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來分析的。上面所説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個比喻,那麼,六根是鏡子,六塵是被鏡子所照的影像,六識是判別鏡中所照影像的人。

  什麼是六根六塵和六識呢?説起來,很簡單,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從心理與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説,稱為六根,也就是生理學上的神經官能。眼有視神經,耳有聽神經,鼻有嗅神經,舌有味神經,身有感觸神經,意有腦神經,這些都是心與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稱為六根。

  從六根所接觸的對象上説,稱為六塵,也就是物理學上的各類物質。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耳根所聽的聲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的味道,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濕滑等,意根思想的稱為“法”──那是指的極微極遠的無從捉摸的東西,這些就被稱為六塵。

  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説,稱為六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那麼,為什麼要稱為六根清淨呢?

  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固然是出於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於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轉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就是由於六根不曾清淨,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也必有嗔,貪與嗔,是由無明──煩惱而來,合起來,就是“貪、嗔、痴”的三毒交加,惡多善少,永無出離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衞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因為,一個凡夫,除了進入禪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沒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業的導火線,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與六根之間的保險絲或滅火器,在戒律的防衞之下,六根才能漸漸地清淨,一旦到了六根清淨的程度,超凡入聖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護下,勉強守住了六根,至於清淨二字,那是談不上的。一般人的觀念,總以為僧尼們只要不犯淫行,不貪非分之財,不介入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淨了,事實上,是貪逐於物境的受用,總是六根不淨,不論是看的、聽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貪取不捨的情形,就是六根不淨。因為除了男女及錢財等的問題,都不容易覺察出來,淨與不淨,也就很少有人細心地注意它了。

  根據中國天台宗的判斷,六根清淨位,便是五十二個菩薩階位最初十階的十信位,要斷見思二惑──相當唯識宗的分別煩惱與分別所知的二障,這應該是從普通(外)凡夫進入賢位(內)凡夫的階段。

  又據法華經及涅槃經中説,能得六根清淨,便可六根互用,所謂六根互用,那是説,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均可兼備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見色,也能聞聲、嗅香、□味等,耳能聞聲,也能見色、嗅香、□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樣。

  六根清淨了,就能六根互用,這在一般的讀者看來,難免會説這是神乎其神的神話。事實上,我們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説,我們利用六根而執取六塵,六塵充塞了六根,障礙了六眼,六根便成了六塵的奴才,也習慣地成了六塵的應聲蟲,色塵來了,眼根應付,聲塵來了,耳根應付,香塵來了,鼻根應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樣。

  如果不是這樣,如果六根不執六塵,六根不受六塵的支配與誘惑,那麼,六根就從六塵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這個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淨的六根,因為自由的六根雖然仍與六塵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塵的引誘而造生死的染污之業,所以稱為六根清淨。

  説得明白一些,所謂六根清淨,不是沒有了六根,而是我們的生理官能,不再隨著外境的幻象而轉
,這就叫做一塵不染──但這絕不是等閒的工夫所能辦到的事。

  為了便於讀者的記憶,再將六識、六根、六塵的名目,抄錄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識。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六識發動六根而接觸六塵,六塵映入六根而由六識判別及記憶保存,再從六識的記憶保存中顯現出來,發動六根貪取六塵,就這樣交互回還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淨的目的,便在斷絕並超越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18-3-31 23:47: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18-4-1 00:20 編輯

各位菩薩吉祥!!我今天再加一段,宣化上人的楞嚴經淺釋,裡面也是講楞嚴經的要義,就是捨識用根。這麼多法師、大德的背書,絕對比那些無知的邪魔歪道強多了。

藍字是經典原文,黑字是宣化上人的淺釋

----------------------------------我是分隔線--------------------------------------------------

又汝心中憶識誦習。性發知見。容現六塵。離塵無相。離覺無性。相織妄成。是第三重名煩惱濁。


又你心中,記憶和認識,以及所讀誦和學習過的世間文字和科技,在你記憶的性能上,就會發為知見。但從書上所得 的知見,都是世間的知識,而不是究竟從自性所發之知識。因為不是究竟的知識,所以終日便不斷的胡思亂想,於是就生出外界的色、聲、香、味、觸和法六塵境 界。六識如果離開六塵,就無體相可尋。六塵如果離開六識,亦無體性可得。因此識和塵便互相交織,妄成種種印象,留在意識之中,貪戀不捨,使你的真心不得自 在而成渾濁。此就是第三重,叫做煩惱濁。在五陰之中是為想陰,是第六意識的境界。

有真才有妄,有妄才有真。真妄是對立的,所以就依真起妄。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 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大道毀滅了,才講仁義。若大道存在,大家都明白大道,克已復禮,愛人愛己,不令別人生煩惱,就不必去講仁義,仁義就成為多餘 了。「智慧出,有大偽。」如果大家都一樣有知識,平等無分,便我不欺你,你不欺我。一旦有智慧的人生出,就會認為其他的人太愚癡、太可欺。進而用種種欺騙 奸偽的手段來玩弄人,所以說,有智慧出現,才有奸偽的人。「六親不和有孝慈」,家庭裏如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大家能守五倫之道,大家一樣良善,便不 能顯出誰是孝子。家庭不和,吵吵鬧鬧,父母不慈,子女能孝,這樣才能顯出他們的孝心。「國家昏亂有忠臣」,國家太平時期,大家當職做官,不分奸忠。等到國 家有災難,才知道某人確曾為國家盡忠效勞。好像中國之岳飛,兵臨城下,他能擊退強敵,保衛國家,所以後人都敬仰他是大忠臣。

這濁亦是一樣,單獨一種,不會成為濁,必須互相組織,連合起來,才成為濁。比喻真和假一樣,有眞才有假。 無明就如人身上的影子,依眞起妄,就生出種種妄想妄見。

又汝朝夕生滅不停。知見每欲留於世間。業運每常遷於國土。相織妄成。是第四重名眾生濁。

又你心中,從早到晚,妄念相續,生住異滅,沒有停息的時候。又因執著自己的意思和知見,所以想盡種種方法,怎 樣才能長生不死,永住世間。怎奈行陰密移,運轉不停,自己不能做主,所以隨業果而捨生趣生。從這個國土轉生到那個國土。這種生滅不停息的妄見和業果,互相 交織,便成第四重叫做眾生濁,在五陰之中是為行陰,是第七識的境界。

汝等見聞元無異性。眾塵隔越。無狀異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異失準。相織妄成。是第五重名為命濁。

你等見聞覺知,原是無異樣的,但因六塵隔離,無緣無故,便生出異相來。實際上精明之性是能互相知覺的。元是一 精明,在本性上是相知相覺的。但分為六和合之後,就變成不同,在應用上就互相違背,變成眼只能見,不能聞,耳只能聞,不能見。用途不同,失去一定標準,互 相組織,擾亂眞性,妄成渾濁,這是第五重叫做「命濁」。在五陰之中是為識陰,卽第八識。它是「去後來先作主翁」,就是最先來最後去,要八識離後,才算壽 終。

我人妙覺明心,原是清淨湛然,豈有渾濁?只因一念無明而生出種種妄相,外被五大器界所渾而為「劫渾」,內被四 大身相所渾而為「見濁」。再被六塵緣影所渾而成「煩惱濁」。後被生死所渾而成「眾生濁」。再由眾塵結滯,六根不能互通而為「命濁」。變成內外渾濁,失去湛 然清淨之義。現求佛指示,澄濁的方法。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


阿難!你現在要想從見聞覺知的功能上,回來契合自性,本來常樂我淨的佛境地。

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

應當先行揀去那些是生根本,擇取那些是不生滅性,然後依據本來不生不滅之根來扭轉虛妄而生滅之識,才能修成圓 滿清淨湛然的自性。

佛示以捨識用根,這是楞嚴經要旨。識心若不捨除,不能修成大定。根性若不取用,不能證得涅槃。所以要捨棄生滅,守於眞常,依不生滅,為因地心,才能修證。(這句是大重點,所以標紅字)

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

用你的不生滅圓融湛性,卽是見性聞性,來旋轉虛妄生滅的妄想作用,並降伏無明煩惱,還歸於原來的本覺自性。得 囘元本光明而覺照的不生滅性,來作修學佛法的因地發心,這樣用功修行,才能圓成果地,而得證無上菩提。

將自己圓湛的不生滅性,時時刻刻不要外照向外馳求。但要內照本源心性,卽反聞聞自性,才可以旋濁還清,旋妄歸真。

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


好像欲澄清濁水,必須要把濁水放在止靜的器皿裏面,使它靜靜地深沉不動,沙土自然會慢慢地沉下,而清水就會顯 現出來,這樣叫做初伏客塵煩惱,客塵是生滅不停,如客如塵,不是自家裏有,不是從自性生,而是由外邊來的,所以叫做客塵。

你們現在打坐參禪,就如澄清濁水。深靜不動,就是有定力,參禪要有定力,一定要下功夫,不怕苦,不怕難,什麼都不怕,腿痛更不算一囘事。如果因為腿痛腰痛,便要伸腰伸腿,還要用軟枕來做墊,一點都不能吃苦,這都是不能脫去享受習慣。要知道如果講享受,那就絕對不會得到定力的。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4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18-3-31 11:37:29 |只看該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3 14:0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