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人生有三苦,撐船、打鐵、賣豆腐。”這句俗語,我一直特別喜歡。意思很容易懂,撐船的,長年行駛在風浪間;打鐵的,日夜忍受在煉爐旁;賣豆腐的,總是三更睡五更起,起早貪黑。苦不苦,當然苦。
社會有分工,人生就有很多職業。一些職業註定是與辛苦相連在一起的,儘管你沒有從事過,你卻依然能夠清晰地感受。比如,你沒種過田,但你覺得農民非常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想想便知;你沒擺過攤,但你覺得小販非常辛苦,風裡來雨裡去,賺點小錢談何容易;你沒燒過鍋爐,但你從來沒有懷疑過燒鍋爐工人的艱辛與不易。
另外一些職業,如果當事人說“苦”,則會被人家笑話。比如,辦公室工作人員,“清茶報紙二郎腿,閒聊旁觀混光陰”,何苦只有?開網店的,電腦面前一坐,接接單,發發貨,簡簡單單就把錢賺了,也沒有多少艱辛。
當然,這只是一種誤解。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覺得自己從事的工作是非常苦的,不論工作的性質、種類。我是一個機關工作人員,我認為最辛苦的事情就莫過於半夜三更黑著眼圈加班“爬格子”,感慨“拿筆頭的不如拿鋤頭的”。我的同事是會計,他認為最辛苦的事情就是不停地核算利潤、成本、費用等一堆複雜的資料,頭暈眼花不說,五一、十一、元旦這些法定節假日還註定是加班出報表的日子。一些搞銷售的朋友,則把長時間出差視為最不能忍受的苦。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工作苦不苦,自己最清楚。那麼,為什麼認識之間會有不同呢?一是因為當局與旁觀,許多事情,沒有身臨其境,就很難感同身受。二是因為新鮮與重複,偶爾的體驗與長時間的體悟,對某一項工作的真實狀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這第二點,是關鍵的關鍵。
就像寫作,偶爾寫個小詩歌小散文,那叫抒發心情,可能酣暢淋漓,一氣呵成;長時間伏案寫文稿,那就叫工作,就可能撓頭搔耳,比較痛苦。
我總結的結果是,所謂辛苦,那是因為有堅持。我覺得辛苦的本質和內核就是“堅忍”。堅忍,既是一種堅持,也是一種隱忍。沒有“堅忍”,就沒條件構成苦,也沒資格談苦,也就沒有苦。
撐船、打鐵、賣豆腐,不管環境如何,風浪也好、高溫也好、熬夜也罷,如果不是長時間堅忍,那種辛苦的滋味、生活的艱辛是無法感受的,即便你覺得累,那也是一種身體的疲憊,不是真正的辛苦。所以,《新白娘子傳奇》裡,碧蓮跟戚寶山說“撐船打鐵賣豆腐”之苦時,寶山偏就是不信那個邪,開了個豆腐店起早貪黑賣豆腐,日子久了,才真正嘗到了人間百味,覺得生活確實不易。
所以,再簡單、再平凡的工作,堅持多年也不容易;再舒適,再輕鬆的工作,長年累月地幹,也是一種苦。當你覺得工作確實苦時,那是因為你在堅持。因為堅持,你才知道苦的滋味。
如果要來幾句“心靈雞湯”,那就是:工作其實都不新鮮,都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就看你能不能熬,能不能吃苦,能不能苦中作樂。如果你沒有堅持過,沒有忍耐過,對不起,請不要說“苦”這個字。如果你能堅持,能隱忍,就一定能在平凡中、吃苦中成就一番甜蜜的事業。
一個連辛苦的真正滋味都沒品嘗過的人,自然就更沒資格品嘗成功的滋味。
時間,永遠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