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至於義寂以《觀經》下品下生之十念,註本經第十八願之十念,深有見地。
望西云:「宗家不爾(宗家指善導)。今之十念,但是口稱。
上盡一形,下至一念,通於三輩,攝於九品,莫不皆往。」
意為今願文中之十念,只是口念。上者盡一生之形壽,唯念佛名。
下者僅念一聲,皆可往生(僅念一聲者,指臨終一念,或「獲得一念淨心,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
本願文曰「至心信樂」。
《觀經》亦曰「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
如何名為「至心」,又如何名為「具足十念」?
此乃本願之關要。羅什大師於此,有最極精要之論。
師曰:「譬如有人,於曠野中,值遇惡賊。
揮戈拔劍,直來欲殺。其人勤走,視渡一河。若不渡河,首領難全。
爾時但念渡河方便。我至江岸,為著衣渡?為脫衣渡?
若著衣衲,恐不得過。若脫衣衲,恐不得暇。但有此念,更無他意。
當念渡河,即是一念,此等十念,不雜餘念。行者亦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