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此處所說的「捨家」乃指「心出」,出離煩惱、生死、三界。「棄欲」之欲字乃指廣義,而非指財色名食睡。
「欲」者欲望,人有欲望,心即不清淨,不但世間五欲六塵捨棄了,諸佛如來所說妙法也放下了。
古大德說,如為求解,目的不在修行,若是在家人,則身心均未出。
若出家人專門在解上下工夫,則為身出心不出。佛法自始至終注重在行,必須一門深入。
若求解可以涉獵群經,如要得三昧,則修禪、修密、學教、學戒均可得三昧。
「念佛三昧」即「一心不亂」。
所以淨土法門重行不重解,除非你發願欲講經說法,必須研究經教;即使要弘揚大乘,也要衡量自己的能力,我的根機、智慧、定力、法緣是否都具足?
如諸條件不具足,古人也有例子,一生專講阿彌陀經講了三百多遍。倓虛法師念佛論所舉的鄭錫濱居士專講彌陀經,往生多自在。
「沙門」是梵語,古印度對修行人之通稱。
從前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外道之稱謂並非貶低修行人,「心外求法」謂之「外道」,佛法是返求諸己的學問,求自性的。
在佛法中只有大乘圓教是真實的佛法,二乘三乘亦屬於外道,仍有其分別執著。
「沙門」的意義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戒定慧三學在印度不是佛教的專利品,所有高級的宗教學派都講求戒定慧,中國的儒家道家也講戒定慧,中國的禮就是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