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汝等得佛經語。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終身不怠。尊聖敬善。仁慈博愛。
當求度世。拔斷生死眾惡之本。當離三塗。憂怖苦痛之道。若曹作善。
云何第一。當自端心。當自端身。耳目口鼻。皆當自端。身心淨潔。與善相應。
勿隨嗜欲。不犯諸惡。言色當和。身行當專。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
敗悔在後。為之不諦。亡其功夫。
讀了前數品之後,我們已經認識三界六道的狀況,知道生死疲勞,輪迴可怖,如何才能超越呢?
佛在此地教我們修行方法,對佛所說的教誨,能信能解,依之而行,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有機會聽到佛法,要真正理解佛法的真實義。依「信、解、行、證」的步驟,把佛法納入日常生活中,精進不懈,終身不怠。
「尊聖敬善」,對世出世間聖賢尊敬,同時對善人善事亦尊敬,敬是性德的流露。
在華嚴經上稱為「隨喜功德」,能斷自己無始劫來嫉妒瞋恨煩惱,見到好人好事要生歡喜心,再進一步成全他的善行善事。
他修善,我們隨喜,所得果報等同。「仁慈博愛」,仁慈也有等差,世間人之仁慈是感情的,建立在愛緣慈。
菩薩的慈悲建立在法緣慈,知萬法平等,對眾生慈與對自己一樣,所謂愛人如己。
至於佛的慈悲謂之大慈大悲,完全從清淨心、平等心、同體之心發出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