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七四、《嘉祥疏》曰:「明五度為行,不能出離生死。要須智慧達解本原,方皆過出,故云最上也。」
七五、《心經》云:「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七六、《三藏法數》曰:「究竟即決定終極之義也。謂能覺了染心之源,究竟終窮,同於本覺,故名究竟覺。」
七七、《大乘義章》曰:「癡闇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
七八、《探玄記三》曰:「三昧,此云等持,離沈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
七九、《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
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八十、《大日經》曰:「大悲為根。」
八一、《行願品》曰:「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
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八二、《普賢行願品》曰:「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屬於眾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