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十四、《大智度論》曰:「天眼徹視,則不動而遍至。十方不來,比丘亦不往。如佛天眼故,十方國土皆悉一時睹見也。」
十五、《會疏》曰:「無有此上,故云無上。超勝諸願,故曰殊勝。
謂莊嚴無上故,受樂無上故,光壽無上故,名號無上故,生因無上故,利益無上故。是總四十八願大體。」
十六、《菩薩瓔珞經》曰:「一切眾生識,始起一想住於緣。順第一義諦起名善,背第一義諦起為惡。」
十七、《唯識論》曰:「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
人天樂果,雖於此世能為順益,非於他世,故不名善。
能於此世他世為損,故名不善。惡趣苦果,雖於此世能為違損,非於他世,故非不善。」
十八、淨影判三種善惡:(一)「順益為善,違損為惡。」
(二)「順理為善,違理為惡。」(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
十九、天臺宗立六種善惡:(一)人天之善。(二)二乘之善。
(三)小乘菩薩之善。(四)通教三乘之善。(五)別教菩薩之善。(六)圓教菩薩之善。
二十、義寂師曰:「淨土之中有麤妙異。粗即變化,妙即受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