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1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文/李月亮
01
一個唱民歌的歌手朋友,某天K歌,忽然唱了首《至少還有你》,音色韻味好到不輸原唱。
原來她唱流行歌也這麼好。我驚豔,又疑惑:為什麼不在演出時選擇流行歌呢,一定更受歡迎啊。
她說,不喜歡,會唱那麼三五首,只是為了去豪門婚禮上賺個小錢。而對民歌,卻是真愛,從小唱到大,說唱就唱三五百首不重樣,而且唱得好過癮。
她當然知道唱流行歌會更紅更賺錢。但她不願意。
我說這四不四有點灑?
於是她問我:那你呢,肯定也有一種文章比你現在寫這種更火爆,你也會寫,但你為啥不去寫那種?
無非是因為不喜歡,所以不情願。她說。
02
確實是這樣。
舉個特別小的栗子:
我之前寫一篇文章,說到一種人很LOW。為迎合潮流,我用了“LOW逼”一詞,但打出這個詞就覺得彆扭,遂改成“LOW貨”。寫完文章又想,還是“LOW逼”更酸爽,於是掙扎著改了回來。但改後一直如鯁在喉,到發文前最後一分鐘,終於忍不住換成“LOW貨”,這回頓覺身心舒暢,痛痛快快發出來。
其實我知道“LOW逼”讀起來更痛快,而且我也不反感別人用,更沒有高尚到要反對“汙語化”,但我自己就是不願意這樣寫,說不清什麼原因,就是覺得,那不是我。
還有,我也知道那種情緒激烈的、大張旗鼓罵人的文章,更受歡迎,更能贏得點擊和轉發,如果非寫不可,我也寫得出來,甚至也嘗試過寫那麼一兩篇,但別人看得爽,我寫得不爽啊,因為我就不是那樣的人。
所以最後,我還是要寫符合自己性格和思想的文章,犧牲一點現實利益,讓自己舒服點,雖然這看起來有點固執有點傻。
03
你大概也有過這樣的時候:很多事,明知道那樣做對自己更有利,也明明做得到,但就是發自內心的不願意,反復糾結,最終還是做了別人看起來更差更傻的選擇。
萬千大道理,敵不過一句“我願意”。
• 時尚小西裝更有范兒,但你就是更願意穿沒甚美感的寬鬆休閒服。穿上小西裝你渾身不自在,別人都說美,但你就是覺得這種美不屬於你。
• 撒嬌賣萌更討人喜歡,但你就是喜歡粗聲大氣直來直去,別人撒個嬌就能解決的問題,你就是得靠威脅。偶爾逼著自己撒個嬌,撒完能噁心出自己一身汗,效果再好,也不想再幹。
這就是那個叫做“自我”的東西在發力。它驅使你要這樣,不要那樣。當你違背它的意願,它會特別執拗地拉著你,命令你回來,否則就讓你特別不痛快,不自在,不順心。
所謂“順心”,其實就是順著自己的心,遵從自我意志。
也就是說,你要聽自己的話,才能順心。
而聽別人的話,可能會讓你“順利”——順暢地得到利益。這會讓你贏得外在的好處,並與社會環境和諧相融。
人活在世,既要遵從內心,又要適應社會,所以“順心”和“順利”都很重要。只是這兩者常常衝突,很多時候,心順了,利就不順,利順了,心就不順。
比如唱民歌會順心,但很難賺錢很難紅,而若是唱流行歌,利益會更大,但心就不順暢。
這個時候,如何選擇就至關重要。
我們的大部分麻煩和痛苦,就是因為在該“順心”時選擇了“順利”,在該“順利”時選擇了“順心”。
當然,在這個逐利的世界,更常見的是人們為了“利”而委屈“心”——所謂“利慾薰心”。當心被利欲薰染,模糊了本來面目,靈魂漸漸失聲,你便不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自然很難快樂。
4
哲學家說,人生有三大絕望:不知道有自我,不願意有自我,不能夠有自我。
每種絕望都是一個巨大的悲劇。
• 不知道有自我。你壓根不只是自己是誰,想做什麼,該做什麼。所以活得盲目、空虛,找不准努力的方向,一輩子迷迷糊糊跟著別人走,縱有所獲,心裡也是空,也是不滿足。
• 不願意有自我。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但你不喜歡這樣的自己,所以總是忍不住跟自己較勁,擰巴著,苦悶著,愁腸百結,卻無能為力——你生就是你,不做自己還能做誰呢?
• 不能夠有自我。你知道自己是誰,也希望成為那樣的人,卻由於現實的約束,無法實現自我。人生最苦,便是想要而不可得。
這三種悲劇,可能我們都不同程度地身陷其中。
若想化悲為喜,自然是要努力做到“知道有自我”“願意有自我”“能夠有自我”。
這就要求我們最大程度地去瞭解、接納、滿足真正的自我。當然,是在不損害他人的前提下。
這是三件事,每一件都複雜而艱巨,而大部分人,都做得遠遠不夠。我們一貫做得更多的,是瞭解別人、接納別人,滿足別人的要求。這當然也有必要,但喧賓奪主就會導致悲劇。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我們應該敢於說一句“雖然你們覺得這樣不好,但我願意”,理由特別簡單:因為我就是這樣。
世上最幸福的,是靈魂舒展、豐盈的人。
活出自我,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本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