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3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十供養中的塗與果:洗刷身心 知因識果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2-25 01:24:56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身心清淨 遠離煩惱(十供養之四──塗)

十供中的塗,是用香油、香膏、香花水、香木水作供養,代表以香水去除塵垢,以智慧去除煩惱。我們獻香水是為了淨化內心不良的習性,如貪心、憤怒、嫉妒、傲慢等,當自身習性改善,外界周圍的環境也變得清淨而圓滿了。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了令自己及周圍的人事物精神一點,也會於身上或空氣中噴上香水,使環境空氣清新,也有利於人際關係。人畢竟是人,會對一切體味、汗味、不好的氣味敬而遠之。

十供養之塗


佛教很多供養的儀式,都與社會的生活文化有著密切關係,例如密宗常用的「八供」(飲水、浴水、花、香、燈、塗、食/果、樂),可追溯至古老印度的說法,認為「八供」原本是古印度迎請國王、聖人的禮儀。在酷熱的天氣中,國王、聖人遠道而來,一定很口渴,迎接之時,首先獻上飲料讓國王解渴;其次獻上洗足水,讓國王洗去路上所沾染的塵埃;接著獻上鮮花,表示歡迎。在迎請國王前往招待處的路上,要點燃薰香;進入室內時,要點燈照明。國王就座之後,獻上香膏讓國王塗身,去除勞累,接著供養食物。國王用餐時,還要表演歌舞音樂,讓國王歡喜。在南傳佛教中,流行在重要日子,如佛誕、父母或自己的生日當天,以香花水浴佛,也以香花水為僧侶及長輩洗手、洗腳,祈求懺悔,代表以香水清淨身上塵垢,以恭敬心、慚愧心向三寶及長輩懺悔過去罪墇,清淨身心、清淨煩惱。

因心果覺 早證佛道(十供養之五──果)

從前,有一個農夫在田裏耕種。一天,眼看時間已接近正午了,有一個僧人迷了路,又累又餓,朝著他的田地走來,向農夫乞食。農夫說:「師父,沒問題!只是要請您等一會兒,因為我的家人還沒有把我的午餐送來,我想應該快要送來了。」兩人又等了好一會兒,但過了許久,飯菜仍未送來,僧人便說:「沒有飯菜不打緊,能不能向施主您要點水,漱個口?」這時,農人忽然想起甚麼似的,解開了衣帶,從中拿出一顆訶梨勒果及一文錢,供養給僧人。

數年後,農夫壽終,雖然他只供養一點水果,但是因他對僧人的真誠恭敬的供養心,使他投生為國王的兒子。可見供養不在於多寡,在供養背後的心,佛菩薩是聖人,不會因為你買個生果供養他,心裏歡喜了就幫你忙,一定依因果而行,除非你是懂得以懺悔、恭敬、真誠的心作供養,這樣的供養才會起作用。

在佛寺或在家佛壇中供養水果很普遍,更認為吃了供佛的水果會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十供養中果供養是代表結果。佛教最重視因果法則,萬事萬法不離因果,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細微至一言一行一念,都有因有果。所以看到鮮果,便提醒自己要小心觀照自己的舉心動念,希望有善果,就必定在舉心動念間含藏善因善意。

佛教徒希望達到最高的果是甚麼呢?就是成就佛果,即是能夠「自己得到覺悟,並且亦令他人覺悟,而這種覺悟是圓滿的,沒有缺點的覺悟」,智慧、慈悲都是最圓滿的。為了提醒自己要達到這個圓滿的佛果,所以佛教徒常把水果供在佛案。這個水果並不是送給佛菩薩吃,以換取世間報酬的。

十供養之果


供佛的真實利益,在於以布施減少我們貪瞋痴的煩惱執著,但為了易於教導眾生,所以才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提醒我們、引導我們。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些方法內裏的密意,卻一味執著於外表的形相,甚至因而產生更多的煩惱執著,其實是辜負了我們學佛的初心,豈不是辜負了佛陀苦心的教導嗎?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一路好走,寶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 21:16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