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2-2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01
鄰居家有個姐姐,重本畢業後,進了重點小學當老師,兼任班主任。
學生家長都非富即貴,對鄰居姐姐特別尊敬,平時噓寒問暖都是小事,逢年過年更是變著花樣兒送禮。
鄰居阿姨驕傲得不得了,恨不得拿大喇叭讓全世界都知道她女兒認識多少達官顯貴。
姐姐有個不成器的表弟,跟人打架被拘留了。
阿姨逼著姐姐想辦法,“我都答應你舅媽了,再說了,你認識那麼多人,不就打個電話的事兒嗎?你就忍心看著你弟弟進去啊?”
姐姐前年教過的一個學生,爸爸是公安局副局長,媽媽在檢察院工作,雖然當時跟學生爸爸沒怎麼接觸過,但跟孩子媽媽常有來往。
姐姐便撥通了孩子媽媽的電話,大致描述了下情況,孩子媽媽在電話里還是那麼熱情親切,說先問問孩子爸再回電。
但是一直到第二天也沒有收到任何回電,阿姨強迫姐姐打電話追問一下。
但是電話根本撥不通,她被拉黑了。
阿姨氣得不得了,“這個人怎麼這樣啊?果然人家都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閨女,下次可千萬別跟這種靠不住的人來往了。”
怎麼不能這樣呢,本來社會就是這樣啊。
人家家長看重的,是鄰居姐姐當年所擁有的,孩子班主任的身份。
如果不是工作原因產生交集,他們本來應當是陌生人,所以當孩子去了更高的年級,或鄰居姐姐不再當老師了,那麼那些所謂的擁有多少人脈,通通會成為無法兌付的過期支票。
人都走了,還指望別人給你溫杯熱茶,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02
我有一個網友,他在知乎上答題兩年,有了六萬多粉絲,也算是所謂的大V了。
他經常收到付費點贊、寫軟文廣告的私信,開價從幾百到幾千不等。
由於他在知乎上使用的是自己的真名,又在個人資料里填了學校信息,因此被以前的很多同學、校友認出來了,很多人都在私信里跟他“敘往日情誼”。
知乎的算法機制比較特別,如果不是粉絲很多的人,即使答案再好,也很難被別人看到。
而一條很普通的答案,如果被粉絲很多的人點了zan,也會被很多人看到,從而得到很多zan。
我這個網友的那些同學朋友,都沒什麼粉絲,畢竟,不是誰都能輕輕鬆鬆混成大V的。
他們寫出來的答案根本沒什麼人看,更不要說被點zan了。
於是這個網友就經常收到那些老同學的微信:
“老同學!我在知乎上寫了個回答,我覺得挺好的,可是都沒有什麼人看,幫忙給點個zan唄!”
剛開始他也會點,可後來找他點贊的“老朋友”越來越多,而且很多人每寫一個回答就拿來請他點zan一次,搞得他不勝其煩。
那些同學覺得他就是順手點一下的事,殊不知他的每個zan都可以賣幾百塊。
此外,被他點過zan的問題都會推送到他的動態上,被他所有的粉絲看到,半個月後,他收到一個粉絲的私信,
“最近打開你點zan的答案,既無聊又沒營養。我真不明白,你怎麼會欣賞這種答案,真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對你真的好失望,取關了。”
這時他才注意到,半個月過去,自己已經掉了幾百粉了。
粉絲是因為相信他能帶來優質的內容、精彩的答案,也相信他的品味,所以才關注他,但是他卻給那些沒什麼乾貨的老同學點贊,辜負了粉絲的信任。
我這個網友再也不給別人亂點zan了,他那些朋友,不是感激他之前點的那些zan,而是因為他現在不肯點zan了說他不夠意思。
“去他的朋友!誰稀罕跟他們做朋友!我當他們是朋友他們當我是資源!是人脈!要是我沒有這麼多粉絲,他們會有幾個理我的?既然做彼此的資源,我能給他們點贊,他們能幫我什麼啊?除了拖累我還能幹嘛?我為啥要這種只能拖累我的人脈?”
兩個人互相來往,如果能力不在一個層面上,而是一方完全碾壓另一方,對於弱勢的一方來說,那不能叫經營人脈,那隻能叫抱大腿。
03
去年三月份,坐擁千萬粉絲的咪蒙搬家到北京,兒子唯唐面臨無學可上的處境。
咪蒙走投無路,在自己公眾號上發了一篇文章——《懵逼了!我的兒子失學了……》
她寫這篇文章,純粹是為了吐槽自己無力的心情,並沒有向粉絲求助。
但僅僅過了一天,就有私立學校的董事長打電話通知咪蒙帶兒子去面試。
這間學校的董事長說,已經有好幾撥人打電話拜託她幫忙解決咪蒙兒子上學的事了。
咪蒙公眾號上收到幾千條留言,很多粉絲都在幫她想辦法。
這些粉絲,跟她素昧平生。但是,當她需要幫助時,他們都成了她的“人脈”。
你可以什麼都不用做,就會有許多人來幫你,只要,你站到了一定的高度。
04
我們跟真正的朋友之間,用不到經營人脈這個詞。
你春風得意,你是我的朋友;你落魄潦倒,你也是我的朋友。
無論你在做什麼,無論我們有沒有經常聯繫,當我轉過身需要你,什麼都不必多說就知道你在,這是真正的朋友。
當我們提到人脈時,說的是沒有什麼感情積累,但是有可能將來某一天用到,所以需要通過各種社交加強聯繫的那種人。
我們經營人脈,說到底是在經營一種未來有可能用到的資源。
但是資源這種事,講求的是平等互換。
你有兩個蘋果,我有兩個梨,我們交換一下,每個人都可以既吃到蘋果又吃到梨了。
這是資源的互換,也是雙贏的合作。
如果你有兩個蘋果,我什麼都沒有,我當然是很希望你能給我一個蘋果。
可是從你的角度看,有搭理我的功夫,你幹嘛不去找有兩個梨的小李呢?
05
王健林只會和董明珠合作,做董明珠的人脈,而不會做我的人脈,不是因為董明珠比我更漂亮更善良更會來事兒,而是因為董明珠可以給他提供對等的價值、資源以及可觀的回報,而我什麼都做不了。
所以,有費勁心機經營人脈的功夫,不如拿這個時間和精力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另一個董明珠。
如果現在王健林有一個新的項目,需要找負責人,然後眼瞎找了我,我能把握住這個機會嗎?
不能,因為我什麼都不懂,只會把他的項目搞黃。
如果能力不夠強,即使別人想給你機會,你也抓不住。
你有多強大,你就能進入多高層次的圈子,得到那個圈子的人脈,同時也成為別人的人脈;
如果你什麼都不是,機緣巧合中進了名流宴會廳,別說結交人脈了,你問馬雲要個簽名可能都會被保安請出去。
什麼是人脈?
你才是自己的人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追風小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