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13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79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50987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經文、符咒中的“敕令”是何意?
道教經文、符咒,乃至權杖上或者法師行儀中,經常出現“敕令”的字樣。那麼,“敕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敕令”常出現在經文、符咒,權杖和法師內秘中,結合法師的行儀之功,以天尊之神力招神遣將,祛壓邪祟,可謂“神威赫赫”的特定之詞。不過,世人不可隨便稱念這一詞,以免冒犯仙真之過。
道教裡面的符, 一般最上面兩個字就是敕令,也寫作"勅令"、"敕諭"、"法旨"。詞典上的解釋是指帝王所發佈的命令、法令或立法。“敕令”一詞用於道教文書時,借鑒了這一層含義。不過,道教“敕令”發出的主體,不再是民間的帝王,而是尊奉的三清天尊,有兩層含義,一是三清天尊下達的法旨聖諭,作名詞用;二是符籙法篆書寫的命令,作動詞用。
道家的符咒咒語,就是起源于古時的巫祝。道家的咒語在東漢時期較為盛行,並且也符有密切的關係,畫符時要念咒語,用符時也有咒語,作一切法都有一定的咒語。咒語成為施法者精誠達意,發自肺腑的聲音,才能保證一切法術的奏效,祈禱時,咒語都是一些讚頌神靈,和祈訴如願之詞;
治病時,咒語是要求法術顯靈百病俱消等辭;修煉時,咒語多為安神,定意澄心,及要求神靈幫助等語。道家的咒語每句結尾一般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語。宋代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解釋道:“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張天師 漢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說明這句詞是從漢代經張天師傳下來,要符到就靈驗的意思。
來源:互聯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