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二沙灣砲臺 [複製連結]

SOGO超級版主

其實我很愛家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哥哥你好色 轉吧七彩摩天輪 藝術之星 星座之星勳章 懷舊風車之星勳章 手機遊戲智慧王勳章 動漫達人勳章 手工藝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影音達人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福爾摩沙龍勳章 發明家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寵物達人勳章 笑臉討論主勳章 靈異大法師勳章 成人文學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色瞇瞇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6-2 16:01:05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二沙灣砲台,又名二沙灣礮臺,是一個位於台灣基隆市的傳統中國式砲台建築,一般多以其入口城門牌匾而稱為「海門天險」。

此砲台在1841年便已存在,當時的砲台是構築於山下基隆港邊,為台灣兵備道姚瑩所建;後歷多次整修,

今日規模為1884年台灣巡撫劉銘傳所修築。

歷史
1841年9月30日(道光21年8月16日),一艘英國船「吶爾不達號」(Nerbudda)對二沙灣砲臺發射兩枚砲彈,打壞兵房一間。在三沙灣砲臺防守的淡水同知曹謹對英船發砲回擊,英船觸碰到礁石擱淺,此為清廷臺灣守軍與英國第一次交戰。但據英方文獻及生還俘虜所述, 該英船實因遇風觸礁而倖存船員卻被拘禁及處斬( 見「吶爾不噠」號事件)。

英船第六等小型礮艦「獵人號」(Nimrod)於1841年10月27日(道光21年9月13日)辰時進入基隆港直攻二沙灣砲臺,清廷守兵立即反擊,另英軍也從三沙灣的鼻頭山登岸。此次數名清廷兵勇受傷,二沙灣及三沙灣軍營住房燒毀,五門大砲損壞。

1884年4月13日(光緒10年3月18日),法國軍艦「樓打號」(Volta,哇爾大號)駛進基隆要求購煤礦被拒;船長福祿諾中校(F. Fournier)認為是清官阻撓,藉機生事要求守軍,否則開砲;在淡水關稅總巡胡美利的協助之下,風波平息。劉銘傳於1884年7月16日(光緒10年閏5月24日)基隆上岸,審視基隆及淡水形勢,認為全臺「臺南以澎湖為鎖鑰,臺北以基隆為咽喉」。澎湖多島難守,而基隆又有煤礦受到法國的覬覦,實為緊要;因此,劉銘傳令在基隆港東北角趕造新砲臺(今二沙灣砲臺),並安裝德國製新式克魯伯大砲(Krupp guns)。該砲臺的缺點是明砲臺、目標明顯,不過在當時已是固若金湯的堡壘。

1884年8月5日(光緒10年6月15日),法將李士卑斯(S.N.J.Lespès)率領5艘軍艦與守軍交戰5小時。因基隆的砲臺無法旋轉,法艦由側面攻擊砲臺,故砲臺無由發揮作用,基隆的砲臺大半數被摧毀,火藥庫亦被炸毀。隔日(1884年8月6日),法軍400至500人登陸基隆。

清法戰爭後,劉銘傳鑑於二沙灣砲台乃基隆港要津,約1885年後,於二沙灣海濱之山上構築新式砲台,聘德國人監造,分營盤和砲座區,以禦北台門戶,並題字「海門天險」。

構造
二沙灣砲台位山丘之上,下臨陡坡地勢險要。城門朝西南,乃標準中國式城門,入口以石作丁順砌之拱門,門楣題「海門天險」四字。 城門兩翼有城垣,上築雉堞設有射口。砲台石材應為就地取材,其牆垣、兵房彈藥庫都用當地砂岩砌成,砲基則用鐵水泥築成。海門天險將東、北兩個砲台區建在較高的臨海山頭,屬「抱山式砲台」,而將紮營處設在背海面較低平的地區。這樣的布局,使得海上來的敵艦無論再怎麼猛烈攻擊,都只會擊中向海的山面,或者越過山頭落到谷底,而絕難擊中營區。由於營區所在地幾乎可以避開任何正面射來的砲彈,所以開仗時能從容支援砲台區上的砲火作業,展現了精采絕倫的地形戰術。


現狀

該砲台現今已無軍事用途,但因為可俯瞰基隆港外港與一部分內港,因此成為觀光景點。另外也因具歷史人文價值,被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8 15:5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