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從實修角度看神秀與慧能 [複製連結]

Rank: 2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9-8-16 15:03:25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神秀不是把那個偈子寫在墻上了嘛,偈子是這樣寫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其實這個偈子非常不錯,我們現在作為修行人,我們就應該這樣。因為在道教來看,人體是壹棵無根樹,當我們人生下來之後,就像沒有根壹樣的,近千年以來很多人都沒有活到壹個甲子-六十年,就是因為我們都沒有根。所以我們人能夠活出壹百歲,活出道教說的120歲,就要像樹壹樣深紮根。所以說“身是菩提樹”,就叫我們要學習大樹的品德,對我們很有好處。
在道教裏面有壹種功法,叫做站樁,這個站樁呢,就要求我們學習大樹的品德,人要五趾抓地,五個腳趾,把這個大地抓住,好像我們可以生根在地,把我們這個無根樹變得有根。然後呢,我們的頭仿佛頭頂青天,這是在學習大樹的品德,妳看那個大樹,他不斷向上生長,不斷向上生長,有陽光的地方它向著陽光的地方生長,越是好的大樹,越是很直的向上生長。所以說我們人體在站樁的時候就是腳的五趾抓地,學習那個樹根,向下去尋找營養,然後頭頂向天,是學習大樹的那個向上生長和伸延,叫作頭頂青天、腳踩大地,這就是道教的站樁。它非常非常的好,可以練出壹種內力,這種內力練出來之後再稍加引導,就可以發放出去,開始可以發放壹尺,慢慢可以發放壹米,然後慢慢越來越長,可以到十米,當然這是壹個很漫長的過程。到了道家的高級境界,這個站樁練好的人,最後隨著功力的提升,他這個穴位可以把這個內力發到千裏以外,甚至沒有距離的限制,甚至妳要發到月亮,妳要發到太陽,妳要發的外星都是可以的,這就是“身是菩提樹”。在我們道教修真壹脈看來,那真是個好東西,是實修實證,是很好的,並不是過去評論的,說這個偈子是很差勁的。
然後第二句叫做“心如明鏡臺”,這也是很好的,非常好的,就是我們的心要像那個鏡子壹樣,就像古代的銅鏡,它是不動的。當我們的心面對紅塵滾滾,面對這些外界對我們的幹擾,比如說,有人罵妳幾句,妳心裏面很憤怒,妳的心就動了。正確的做法是什麽吶?別人罵了妳幾句,妳是壹面鏡子,能夠反射出來,知道這個人在罵我,我很清楚,但是這個鏡子它會不會生氣啊,它不會生氣的,鏡子怎麽會生氣呢!?心如止水,就是像那個湖水壹樣,很平靜的湖水,很清亮。妳向清澈見底的湖水裏面丟壹塊石頭進去,它會起壹個波浪,但是那個水本身它是不會生氣的。我們的心如果能做到明鏡臺,那我們的修為就很好了,妳知道他在罵妳,但是妳的心呢,還是如如不動,這就是壹種境界,這是“性功成就”。
不僅僅是別人罵妳幾句,其它情況也是壹樣的道理。比如,古代有壹個範進中舉的故事,他本以為考不上,結果忽然連升三級,來了通知:“範進中舉啦,從此以後就是大人了,老爺了!”他壹下子就瘋掉了,失心瘋。最後他老丈人扇他三個耳光,說沒有的事,妳是胡思亂想,他就又正常了,這就是他的心,被外界所幹擾。
所以說“心如明鏡臺”,是非常好的。但“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壹般人是做不到的,怎麽辦?後面兩句我們就要記住了:“時時勤拂拭”,就是我們每天要反省自己,比如說今天我出去什麽事情讓我生氣了,我就要想:“為什麽我會生氣呢?我生氣的理由是什麽呢?”當我找到那個理由之後,我就知道所有讓我生氣的、讓我悲傷的、讓我難受的都像天上的烏雲、像天上的雷電。就像我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任何讓我悲傷的、讓我生氣的、讓我憤怒的,現在我能回憶,但是我壹點都沒感覺,影響不了我的心情,這就是“時時勤拂拭”。就相當於孔子說的,每天晚上我要反省:今天到底做了什麽事?我可以拿筆記錄下來,做成備忘錄,什麽事我做錯了,我準備明天開始糾正;什麽事情讓我生氣了,明天糾正,再遇這種類似的我就不再生氣;什麽事情讓我過於的高興,我也要告誡自己,不要太高興,平靜壹點好,這個高興也不好,太高興了不太好。比如我有壹個親戚就是:他過去在文革時期被錯誤的對待,後來他出來了,壹看兒孫滿堂給他慶祝,他哈哈大笑,第二天就去世了。所以說做任何事情,在我們道教來說要掌握壹個火候、壹個度。
最後這句也很重要:“勿使惹塵埃”。就是我們的心靈啊,經常被外來的各種各樣的事情所幹擾,不管是利益、不管是憤怒、不管是難受等等,我們要想辦法找到這個讓心波動的理由,然後慢慢的把它去除,讓我們的心如明鏡臺。
       神秀這個偈子,如果按照實修實證來看的話,壹點不差!所以說不要人雲亦雲,不要別人說什麽不好,那麽我們也說他不好;別人說好,我也說他不是這樣的。每個人是壹個獨立的個體,所以說我們面對任何壹件事情,都要去展開自己的思考,通過我們的學習能力、我們的背景、我們的人生觀來重新思考,做個評判。哪怕最後妳的評判和思考並不是最高級的,但是妳只要思考,壹定比那些從來不思考、別人說什麽就是什麽的人要好。通過思考之後,妳這種修行的能量遠遠高於那個從來不思考的人,哪怕他說得頭頭是道,只要他說的話都是別人說的,他從來沒有思考過,沒有把別人的知識轉化為他自己思考以後沈澱下來的東西,那麽他說的再好,哪怕他說他是天上天下舉世無雙。但是他和妳相比的話,哪怕妳思考之後的這個錯,都比他還要高級,明白嗎?就相當於哪怕是知識最少的、甚至字還不會寫的、人類智力和學識是最低等的壹個人,但是他和鸚鵡相比,也比鸚鵡高級,因為人可以學習嘛,理解了嗎?所以說我們壹定要思考,壹定要獨立的把這種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然後沈澱下來,妳的這種修為就會越來越高,越來越高,最後就可以今生得道,證道成仙,飛升仙界,永離輪回,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很多人都在念,都不知道誰寫的,大家在念的過程之中,惠能忽然就聽到了,因為他在廚房做事也能聽到。他壹聽,他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也想寫壹個偈子,但是他不會寫字,因為他從小出生貧寒,而且父親早逝,他雖然也有智慧,也學到很多東西,很多知識,但是他沒有學寫字,寫字不行。這個時候呢,也是壹個緣分,正好有壹個官員:江州別駕,正在那裏念,惠能馬上說:“我也有壹個偈子,壹個新的體會,我想寫上去,但是能不能請妳幫我寫壹下?” 這個官員壹聽,連字都寫不好的,妳還會有什麽心得體會啊?就感到不相信。惠能就說,欲學無上菩提,就是壹個人要學最好的道,妳就不要看不起這些初學者,因為最下等的人,指那些所謂的凡夫走卒、做體力的、在下面勞動的人,說不定他的智慧是最高的,而有的人處於很高的地位,說不定是個笨蛋。確實是這樣的,比如說愛迪生大科學家,他出生的位置就不高,據說沒上過幾天學,好像就上了三年課,全部是自學的;另外壹個人呢,是劉備的兒子,他是皇帝啊,皇帝的那個地位可是上上人,但整個歷史評價他就是“扶不起的阿鬥”。這個官員壹聽很有道理,壹下提醒了他,就說:“好的,我幫妳寫,妳將來如果得道了之後,不要忘了來度我。”惠能就告訴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然後那個官員就把它寫在了墻上。
我們來解釋壹下,這個“菩提本無樹”,和神秀呢,是對立的,他是在神秀的基礎上展開的這麽壹個思路,所以說現在的人不知道神秀的那個思路、答案是根基,因此有很多人學佛、學道、學禪,就在那裏口頭禪、狂禪,覺得自己開悟了,其實這些人呢,將來什麽也得不到,什麽也修不成,為什麽呢?因為他們不知道、不懂,也沒思考,就直接抓住“這個世界全部是空的”,以為明白了,自性本空,我見到空了,什麽都是空的,這也空、那也空,最後全部都空,最後在生活中什麽也不想做,在家裏什麽也不想做,覺得這個世界沒什麽意思了,這就是沒有神秀那個基礎。但是這類人不懂,他上來直接就是惠能這個,那是什麽也學不到的。所以說如果惠能沒有聽到神秀那個偈子,他也不會這樣做這個偈子。沒有他大師兄那個思路,就不會有這個思路。所以說我們學習任何東西,壹定要知道它的前因後果,從因果的角度來說,神秀那個是因,惠能這個是果,沒有那個因就沒有這個果。如果從來就沒有神秀寫的前面那首詩,那麽後面這個就不成立,就沒用、沒意義。誰直接就是惠能這個偈子的話,誰就進入頑空,所謂頑空,那就是進入什麽都沒有的無明。
我們人類之所以很多煩惱痛苦,之所以有很多不如意,都是因為無明。所謂無明,就是不明白,如果沒有神秀那個思路,上來直接這個“菩提本無樹”,那我們就進入了頑空,進入了無名,什麽也學不到,什麽也不知道,白白浪費100年。進入頑空之後,只管求生西方,天天只管念那個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妳現在還有幾十年時間,20年也好,30年也好,50年也好,那妳就白白浪費了現在、當下的時間。所以說按道教的做法就是,妳要做好妳每壹天,若妳把每天做好了,妳今生就得道,妳今生就證果,今生就成仙飛升。
好,接下來我們講“菩提本無樹”,剛剛上面講了神秀的“身是菩提樹”,我們身體就像壹棵樹,我們就去訓練他,去站樁。那麽到了惠能這裏呢,他就把這個否定掉,為什麽要否定掉?這個很簡單,就相當於妳把小學的知識全部學完了,妳到了初中,可能就把小學的有些東西要否定掉,妳就可以把前面的否定掉。這個是在前面的基礎上的,就像牛頓物理定律,到了愛因斯坦就不實用,然後到了後面的量子力學那個階段,愛因斯坦的很多就不實用。其實在更高級的那個狀態,看前面就可以否定,但是這個否定並不是說前面就是沒用的,不是這樣的,前面也是非常非常有用的。就像妳已經讀到大學去了,那妳小學學的1+1等於2還是非常有用的,幼兒園學的那些字也是非常有用的。
所以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都是建立在妳前面已經練得非常好了,那麽後面的東西就有價值,前面的就可以否定掉了。妳已經腳踩今天,已經全身的真氣充滿,到了這個狀態,妳就可以忘掉妳的身體,這個在道教裏面講“坐忘”。就是妳在那裏靜坐,坐來坐去,忽然不知道自己在什麽地方了,然後又繼續坐,坐到壹定的境界之後,忽然妳找不到妳的身體了。第壹,找不到妳坐在什麽地方的空間那個位置;第二,妳找不到了妳的身體到底有沒有。再繼續上進,妳會忘掉那個時間,妳搞不清楚時間了。我過去小時候,在打坐的時候,慢慢到了壹定的境界,全身真氣充滿,坐上四五個小時、七八個小時,自己感覺就是壹會兒壹樣,像是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去了壹樣,因為妳根本就沒有感覺。妳進到壹個時空點上去,時間和空間就不存在,妳的身體不存在,這就是“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就是那個妳的心,本來可以觀察這個世界,只不過妳通過修行之後,妳觀察這些事情,所謂外界的反應,妳的心還是如如不動,不受它幹擾。然後妳繼續上進,到了這個“明鏡亦非臺”的境界的話,妳的這個心和那個外界的這個物體,分不開了,沒有區別了,這個叫什麽呢?叫做外景、內景,外宇宙、內宇宙合二為壹,搞不清楚了,妳搞不清楚妳的心在什麽地方,因為妳的身體在什麽地方妳都不知道,忘了。所以說妳的心靈在哪裏也不知道了,它是壹種境界,所以說“明鏡亦非臺”。這時候,空和有發生了轉換,時間、空間都變化了,妳的心它也發生了轉化。平時用來思考的這個心,這個顯意識它停止了,它進入了壹個停頓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就會感應。
“本來無壹物”,即是妳能進去上面這種特殊的境界之中,沒什麽東西,本來無壹物。壹般人就理解為:“沒什麽東西就是虛空”,對吧?不是這樣的,虛空也是壹種東西,我們擡頭壹看,外面是空的,房間是空的,這個虛空它也是壹種物質,壹種東西。本來無壹物,就是連“虛空”這個東西,我們也要去分辨它,我們去看它,我們去關照它。
“何處惹塵埃”,是什麽吶?到了上面這種境界之後,什麽喜怒哀樂呀、什麽外界強加給妳的這些名利呀、什麽人間的各種需求,這些塵埃通通都沒有了,消失掉了。這就是惠能這個偈子所要表達的,就是這麽壹個狀態。但這種境界壹定要建立在妳前面有壹個神秀偈子所說的修為狀態下,就是妳的身體要修成壹棵大樹,深耕在地,腳踩大地、頭頂青天,妳要有這個修為,妳的心裏不受外界的幹擾,所謂的八風吹不動,吹不動妳了。然後妳才能理解,也才能修行惠能這個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如果妳直接上來就學惠能這個,這就是狂禪。現在很多網絡上對這個禪的理解也是飄飄然,就是因為沒有師父指導。
       其實中國古代所有的這種修行者,若是沒有師父指點的話,妳就是學上100年也沒用,因為妳剛好就走到另外壹條路上去了。比如說有壹個人到過北京,他會告訴妳北京怎麽走,這就像師父,而妳過去只到過天安門,但現在從來沒有人告訴妳去北京到底怎麽走,妳就看壹本書,然後想當然的去理解它,其實妳離北京越來越遠,因為妳走到另外壹個方向去了。在修行上面,看上去妳也是空,他也是空,他那個空是妙有,妳這個空是頑空。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23 00:14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