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9-7-26
- 最後登錄
- 2020-2-2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5
- 閱讀權限
- 20
- 文章
- 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心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经典,是一部般若经、了义经;也就是一个人能够把心经真正吃透,就修炼到非常高的境界,佛菩萨的境界。我们今天是从道教角度和大家分享,讲经之前先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其实地球对于每个人来说仅仅是一个旅游之地,并非我们的家。一个人呱呱坠地哭着出生,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活着回去,既然每个人都会生都会死还敢来到地球,都是勇气可嘉。在地球上我们要度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烦恼痛苦,会发生很多事情。但是还有一个好消息:每个人自性深处都是未来佛、未来仙,只要从当下开始真心学佛修道,那么都可以回到老家,就是我们来的源头。在道教就叫做得道成仙逍遥自在,在佛教就叫做涅槃,以现在特别流行的净土宗来说叫做西方极乐。因而大家不必担心,我们都有来处,都有去处。圣人们祖先们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修行方法,我很高兴和大家分享。
我(云师道人)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修行的法门,道教也是门派众多方法不一,现在比较大的门派有正一道、全真道、上清派,民间还有很多其他的祖上传下来的秘法,包括很多老中医实际也是道家出来的,因为中医就是道家的一个分支。所以老祖宗告诉我们,道教有三千六百门。我因为有这个缘分,接触到“上古修真”这样一个法门。这个法门距今很久远,五千年以上,甚至可以追溯一万年之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出了一个老子,他写下了一本非常重要的经典《道德经》,这本书集道家学说之大乘,在今天西方国家的印刷量非常惊人,据说在西方《圣经》的印刷量最大,而《道德经》仅次于《圣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典籍影响之大。但是老子也不是生而知之,他也有自己的老师,这样一直向上追溯可以到黄帝(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有一句话“且战且学仙”,就是说黄帝当年一边在打仗,一边在修炼、修道。而黄帝距今已有4500年,当时黄帝曾拜师于上古道教的广成子,广成子在封神演义里出现过,是十二金仙之一。而广成子祖师爷传道于黄帝时已经有1000岁了,所以从这个源头一直追溯上去,上古道教有一万年的历史是很有道理的。我本人是在六岁时师父找到我,从此拜师跟随师父修行。说来也奇怪,在我拜师之前曾经发生一件事情: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很偏远的山区,那里有一条小河,当地人喜欢夏天去游泳。有一天父亲带着我去河边,他自己游到对岸就大意了,而我在河边独自玩耍。因为河水也比较深至少三米以上,我不小心就滑落水中几乎死掉,但是命不该绝,正好有一个打猪草的农民过路这里,他就把我救起来,又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掐人中、梳理背部,我就吐出很多水活了过来。但是从此以后发生一些奇怪的现象,到了晚上我就有点睡不着,看到对面有两个人在说话,问家人他们都看不到。后来又看到大树里有一个老爷爷在那里说话,他的头发、眉毛、胡子都是白色的。我告诉身边的大人,他们就认为溺水之后可能脑袋也坏掉了,还去看了医生,经过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没过几个月,我就被师父发现了收为弟子,开始秘密地学习道教上古修真法门。整整跟着师父修行了十年之后出师,又云游天下去过很多地方。最开始到一个地方,当时19岁,遇到一位瘫痪八年的病人。我用师父传授的内丹之术,再结合一些风水、命理推断等,每次用一个小时给他进行全身调理,三次之后就可以下床走路了,当地人都非常惊讶。后来遇到一个癌症病人,他是被西南一所大医院手术、放化疗之后,全身不能动弹,医院就告诉他回家静养,该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了。也是有缘遇到我,我用师父传下来的方法给他治疗了半年,再到医院重新检查癌细胞全部消失,医生非常诧异,后来他又活了20多年。这都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奥妙。
今天我用道教的思维模式来开示心经。很多人有疑问,道家的传承人怎么讲解佛教的经典呢,这和师父对我的教诲有很大关系。他传授我性命双修六年之后就说你有时间可以看看佛教的一些经典,很有特色,很有道理,有一天你修行到位之后应该对于所有的佛经道经,不需要任何人解释,拿到手中自然就知道它的内核是什么,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它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而不仅仅停留在文字上的表述。因为所有这些修行人留下的典籍真正的奥妙在于实修实证、亲身体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以道家的思维模式有一个讲究叫口传心授。所以我希望今天有缘分的各位放开心灵,把过去的知见暂时放下,归零,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边听讲,一边接收能量。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过去有一位禅师,他的学生每天问他很多问题,他没办法一一解答。有一天他就让弟子拿着一个茶杯,说我来给你倒水。然后直到茶杯装满了开水都溢出来了,把弟子的手烫得很疼痛,弟子就赶紧把茶杯放到桌子上。这正是禅师的智慧,如果你脑袋里已经装满了东西听到再好的也觉得不好。所以我们学习时首先要把过去的全部放下,归零,至少在这个地方既来之则安之,然后专注一心,接受新的知识,这样我们才会不断进步。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为学日益”,每天进步一点点,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每次我都会告诉朋友们,听讲时一定要全身放松,把全身的八万四千毛孔全部打开,三百六十五个穴位全部打开来接收能量。因为我会按照道教的方法一边讲课,一边祈求太乙救苦天尊来加持大家。这样我们就一边学习,一边收获能量。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元节(本节课讲于2017年9月5号,农历七月十五),是道教消除业障、超度冤亲债主,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机会,而这部心经也具有超度的功能。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冯小刚导演拍摄的“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8年,当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当时的三位伟人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离世。毛泽东是在9月9号走的,正是易经中所说的最大阳数,天子之数,九五之尊么,这些非常神奇的事情其实和我们都是息息相关。所以我在此强调一下,如果有意愿的,想为有缘人做超度、消除业障的,包括自己身体不太好,特别是夫妻有矛盾的。有一些学佛的居士发现为什么业障越来越多,而且运气不太顺利的这些朋友都可以参与这场超度道法,随喜发心然后留下自己的生辰,在今天子时会做一个道法,为有缘人超度。中元节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太乙天尊会亲自来接引。
很多高僧大德都曾经讲解过心经,所以不必再重复那些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实修实证而来,不讲那些理论。以修道人看来,心经就是一个修道的心理历程,就是我们的心路。每一个修道人从此岸出发慢慢地向彼岸走,一步步地观察沿途风光最后到达目的地,就是这样的真实历程,这是心经的真意,而不是理论上去解释,那是没用的。现在很多教授他把这些经典当成哲学、思想来解读,有很多版本,在真正修道人看来并非那个意思。所以我们今天要实修实证地去理解它,这样就能够得到真实受用。
很多人一看这第一句“观自在菩萨”,就会理解为天上有一个观自在菩萨,法力无边,讲他的故事,其实不是这样的。心经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自己反观内照。“观自在”就是每个人的自性真心、本来面目,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所讲的“自性本来具足”,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佛就是菩萨。所以说观自在菩萨并非外边有一个什么菩萨,而是在我们里边,即心即佛。佛在心中坐,外边找不到,但是你向里边寻找,就可以找到了。所以说心经是一部修道的秘法,是破迷开悟的经典。全经只有260字,却把整个修行从初级阶段一直到顶峰的大彻大悟全部表述出来了,只不过一般人没有注意,只看文字,如果实修实证就会明白。我们要修行,从第一天发心就要像菩萨一样向外做善事做好事做功德,向内修我们这颗心,把心猿意马慢慢地平息下来,让心灵变得清净,那么我们就会从因地菩萨成为果位菩萨。所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就像我们来地球旅行都不曾打算活着回去但是还敢来,所以每个人的气势是非常大的。但是按照道教的说法每个人可以达到逍遥自在,证得禅宗所说的任运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表述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禅宗初祖、少林寺达摩祖师有一个面壁九年的典故,现在那个地方还有一块石头上面有他的影像,因为打坐太久有一种反射。“行”就是行动、修行;“深”形容很深,深入进去;“般若”就是从此岸到彼岸的大智慧。此岸到彼岸也并非就是从我家里走到北京这样,其实此岸彼岸就在此地,就像太极图阴和阳的两面是一体的,就看我们开悟的程度,如果见到自性了就到了彼岸,人还是在这里,在人间,不一定非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下就是极乐世界。我们学习金刚经、六祖坛经就明白:烦恼即菩提,当下就是极乐。这个很重要。“多时” 就是指修行很久,并不是突然就开悟了什么都明白了,哪有这么容易?修行是很苦的事情,因而我们要有耐心有毅力能够吃苦。就像我小时候学习打坐从半小时开始,慢慢到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在一个只能容纳两个人的山洞里,师父来指点我做护法,最后一次能坐八个小时,这样才能慢慢深入进去,所以你看达摩老祖要面壁九年,然后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其中包含很多内容,它是一个阶梯一个次地,就像小学生读书一样,一点一点从低年级读到高年级,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他能够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是以往在须菩提老祖那里学习了十年,而且他本身是天地生就,是女娲娘娘的补天之石。所以我们修行应该是从禅定入手,这其中方法非常多,道教的方法就是从静坐、站桩入手;也可以观察呼吸,吸进来吸到哪里去,呼出去又会到哪里去要学会观察这其中的变化;也可以从眼睛入手,比如观察外面一棵300年500年的大树;或者从下丹田入手,下丹田是人体的一个能量库。这些都是道家入门的方法,它的作用就是把心猿意马拉回来,从散乱的心慢慢进入专注,这样逐渐进入四禅八定九次第的不同境界。每一个境界都比前面的一步更加深化。在金刚经中是降伏其心的一个具体体现,在道教就是从静坐到坐忘的一个过程。
初禅是第一个境界,说是初禅实际上境界已经很不错了。因为现在末法时代一般人想要进入初禅境界也是很不容易的。在进入初禅之前首先要进入粗定。因为我们平时心都是散乱的,很多人反映学习打坐之前还好,打坐时就发现脑袋里有很多妄念,一个接一个飞来飞去,好像比平时还要麻烦。其实并非如此,这就是慢慢进入了粗定,经过进一步修行会进入细定。此时就会发现妄念越来越少,而且你的呼吸平稳了很多。平时都是很粗浅的肺部呼吸,这时候渐渐进腹式呼吸妄念也变少。只要有一个好老师指点实修这非常重要,因为在修行过程中有的人会出现偏差。什么是偏差呢?就是一条正道一直走下去如果没人指点就走到悬崖边上了。现在顺着我的思路给大家理出头绪,让大家明白道教修行到底是怎样一个步骤。然后继续修行到了未到地定,比细定更加深入,心灵更加平静。这样一层一层地向里边深入,说是一步一步向上走实际上真实的情况就是一步一步向里边走。世间凡人普遍都是眼睛向外看,修行的过程就是闭上眼睛向里边看。粗定看到一点点,看到自己杂乱纷飞的念头,细定念头就变少了,到未到地定念头更少,而且会出现一个景象。我第一次进入未到地定出现一个什么景象呢?坐着坐着忽然发现自己坐在了海边,看到了茫茫大海,但是不稳定一会又回来了,发现自己还是坐在山洞里。这叫做未到地,它的景象是不稳定的,不能运用的。说明我们的心还不够定,继续修炼我们就开始进入初禅,就是第一个真正的静定。只要能够到初禅就意味着离开人间之时能够冲破欲界天。欲界天不仅包括地球还有很多其他外星。我们太阳系、银河系中还有很多外星人,只不过在隐藏的状态,而地球的科技暂时还达不到,其实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很多科学家根本就不是地球人,是更高级的生命从外星投胎转世来帮助地球,因此要换一个身份就必须来投胎。所以他们很有智慧能做一些发明创造。初禅在道教叫做有景有验、有觉有观。觉就是有感觉,此时念头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专注在一个地方。比如说专注在一棵300年的大树上,忽然发现里边有一个人,实际就是树神。但是我只是看到他,我没有念头没有什么想法。一般人会想这是什么呢?我没有这些想法,这叫做有觉有观。有感觉、有观察这是初禅的一个标准。如果你的念头一起来,就已经从初禅又被打出来了。所以有的人修行到一定时候会退转,就是他还没有达到彼岸,在沿途风光中没有坚持就被打回原型了。有的人已经修到了欲界天的某一个天界又被打回凡间。猪八戒打回凡间投错胎变成一个猪头这是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但是真实的情况就是到了初禅不稳定的时候念头一起就回来了。每次修炼的时候是一样的,丛定静里边出来就不是初禅了。
二禅:然后继续修行还会进步。这些都还是观自在菩萨修行的中间状态,刚刚由凡间进入仙界一个很初级的状态。到第二个定静“二禅”,就是在有觉有观的基础上发现内心处于一种很开心很高兴的状态,但是这种欢喜是禅悦,是很平静的,和生活中的大喜大悲哈哈大笑不一样,就像我们听经或打坐之时面带微笑,有一点点喜悦,但是非常平静,然后继续向上不要起念头。因为只要念头一起就是心猿意马又被打出来了。继续向里面走,进入更细微的心理状态,就是二禅,他有一个标准叫做“无觉无观”。所以道教讲究每一步都要有一个标准。无觉无观,比如我看到一颗大树,没有任何念头,突然看到里边树神白发苍苍的样子,看到之后我不理会还是继续修行。不能管它,按修行界的方法,很多人听说过“见佛杀佛,见神杀神”,这是一种比喻,不是真的杀,就是不理会他,不管他,然后忽然就超越了,到了无觉无观。就是这些境相,那个大树、树神突然不见了没有了。但是我不升起任何杂念,就定在里边了,这叫做无觉无观、二禅。
但是不能停留在这里,这才到达第二禅走了第二个阶梯,刚刚开始而已。继续修炼到第三个定静“三禅”。因为刚才说过前面两步还有一些心理状态,虽然很细微,也有欢喜禅悦。所谓禅悦就是在一禅、二禅心里面都是很欢喜的,到了三禅这个欢喜就自动消失掉了。欢喜进一步减弱然而却升起一种感觉,感觉自己身体很温暖,很舒服。三禅的境界高于人间任何的欲望。人间最大的欲望是什么?孔老夫子曾说过“食色性也”。就是吃东西,一个高级厨师来做,我们心里很舒服的,很好吃,这是食物带给我们的喜悦。你看生活中好朋友逢年过节都要请客吃饭,因为有这种喜悦,再喝一点酒那更喜悦了。因为道教可以微微地喝一点酒,中医讲喝点酒可以舒筋活络,对风湿病还是有好处的,当然喝多了肯定不好。他很喜悦的。色是什么呢?就是男女之爱。如果喜欢某一个异性产生了爱念,这个过程有一个甜蜜期非常的愉快。但是在第三禅里这种觉知身上的快乐远远超于人间任何的快乐,完全不一样,只有亲身体验的人才会明白。这就是修行,如果你什么感觉都没有修来修去枯燥无味可能早就放弃了。但是只要真正得到道家的传承之后越修越有兴趣。为什么呢?那是确实有感觉的,有景有验有真实的体验。其中的快乐远远超于人间的这些快乐,当然就越来越有兴趣就会坚持,会继续修下去。超越了第一禅、第二禅之后只感觉到身体的那种特殊快乐、禅悦,其他的都没有了,这就是第三禅。
然后还要继续前进,如果就此停步那就麻烦了不究竟。因为你还没到位啊,观自在菩萨要从此岸到彼岸,你刚刚走了三分之一肯定不行。所以要从第三禅继续修行,进一步地深入深化,不断深入到自性里面去。那就是“四禅”。它的标准是超越、放弃了第一第二第三禅,发现身体的喜悦也不关注了。这种真实的体验用四个字证明叫做“无苦无乐”,苦乐对你都没有意义。过去有个故事一位老和尚为了保护少林寺,就对暴乱的军队说:“你只要不烧掉少林寺,可以把我烧掉”。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到了这种境界,身体完全感觉不到苦,就是把他烧掉了也没有痛苦,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也没有大叫一声,这就是第四禅的境界。当然不是主张这样做,只是讲这种境界,毕竟各有因缘我们修行还要普度众生。
继续修行进入第五次第的定静叫做“空无边定”。定的名称也就是它的标准,所以道教的正法修行每走一步你自己有感受有感觉,自己知道到什么地方了,最多找师父给你印证一下,真正的感觉在你自己那里。像坛经里有人请教六祖,见到本来面目之后还有什么秘密没有?六祖说:“秘密就在你那里”。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包括我所讲的这些也只是“指月之手”,就是我的手已经指到了天边的明月,但是你不要看我的手指,要看那个月亮,我真正的目的是指向月亮的彼岸。因为语言并不能完全、准确、彻底地表述修行,那是不可能的,只能相似。所以说出来的所有法都称为相似法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在你自己那边,你要自己去修去体验才行。“空无边”就是进入定静之后忽然发现空间扩大了。用肉眼看到的空间范围是很小的,看不了多远。打个比喻:白天看天空,你以为你看到了天边,其实还是大气层之内;到了晚上看星空,你以为已经看到了尽头,其实还早得很,还离尽头远着呢。所以还要从禅定里继续修学才会有真实的体验。
空无边感觉空间不断地扩大,继续向前走到第六个层次“识无边定”,就是我们的意识、观察力扩大无边。观世音菩萨在那里观察嘛,忽然发现我们可以观察的地方远远超越地球。地球太小了,到这种境界我们运用的根本不是身体的力量,而是灵魂的力量。道家把人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肉体,就是我们的身体,肌肉、神经、血管、骨骼等这些东西组成肉体;第二是心理,起心动念,今天想东明天想西这个心猿意马;第三是最关键的灵魂。其实所有的修行方法就是要超越肉体、超越心理之后进入灵魂层面。什么时候进入灵魂层面什么时候才是修行成功。
观察的地方越来越广,之后到第七个层次“无所有处定”。这些都是心经前面部分所说的,我以道教的密意解释开来。无就是没有的意思,按佛教的意思是无我,按道教的说法是无为。就是修到那个境界念头不起,但是还有一个观察者。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还有一个“照见”,观照的意思。所以“无所有定”就是忽然发现我们这个人根本就不在地球上,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也有可能坐在月亮上、太阳里,在外星。此时会发现自己可以穿越不同地方不同空间,也可能穿越到一千年前或一万年以后,这都在无所有定之中,当然他这还不是神通,并不稳定,只是当时的一种境界。所以还要向上走向里边走。修行是很多步骤的并非那么简单。
到第八定又比前面更加深入又高了一层。这些都是自己可以体验的。到“非想非非想”这个就不用解释,没办法解释,除非是你亲自去实践走到这一步,这非常关键。
接下来把前面全部超越做到之后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就是我修行的时候走过的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只有到了这一步才能破除无明。很多人从理论上说只要我懂了这些道理就是破除了无明。其实真正实修实证发现无明是在禅定之中破除的,超越了肉体超越了心灵,在灵魂层面去破除。所谓无明就是我从哪里来知道么?不知道,我到哪里去知道么?不知道。我们为什么投胎到地球而没有投胎到其他地方。这就是无明。所以为了破除这个无明,走完前面八个静定,我们就要追溯自己的过去,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返还婴儿”,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就是从现在开始在打坐入静的时候,一步一步地观察我的昨天,我去年、前年、三年前、五年前、十年前一步一步一直走,最后回到母亲的子宫里,回到胎儿的状态。这是追溯我们过去世观察我从哪里来的必经之路。然后继续向里边走,在灵魂层面继续回忆,不是后天意识后天身体的这些早就超越了。所以前面的四禅八定是关键,没有那个基础这些都是天方夜谭没有办法去体验。当我们从母亲的身体向前穿越,我的亲身体验是会经过一条很长很长的通道,没有一点光线漆黑一片,心里还有一些害怕的感觉微微不安,但是经过多次修行最后穿越过去,一下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一个很光明的地方,这就回到了自己的前世。一下子回忆起过去,上一辈子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生活过,经历了哪些事情,这就是破除迷信、破除无明的一个方法,这叫做宿命。一世一世地向前追溯,就可以把我们的灵魂从肉体中分离出去,因为从投胎的那一刻起,灵魂就被封在肉体里,相当于身体是灵魂的一个监狱,把我们关在里边出不来。头顶有一个穴位打开之后就叫做天门穴,封住之后就叫做百会穴,灵魂就在里边关着。这样向前追溯,我的亲身体验是我这样一代一代向前走,最后可以追溯到一千年前很多很多世的记忆,就知道自己原来是这么回事,到了什么地方,怎么生的怎么死的,生了什么病招了什么灾,都有记忆。所以我跟身边的朋友开玩笑,如果以记忆作为年龄标准,那我都是一千岁的人了。这是一个玩笑话,但是从修行的角度有它的道理。所以道教修行每一步都是有景有验有证明的。
然后观世音菩萨还要继续修,因为那只是一个境界还没有到彼岸。就是我们回忆起来过去世,还没有到彼岸。接下来观世音菩萨最后要到的一个境界是第九定“灭尽定”,进入这里就进入彼岸。灭就是消灭,尽是尽头,尽头没有了消灭了就是彼岸。只有到了灭尽定之后我们才能够解释心经后面的话。如果没到这个境界,后面的解释全是理论不是真实的,不是从修行的角度所要表述的真实密意。必须是到了这种静定之后才会有体验。到了这个地方就可以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是整个九个次第全部走完的时候,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发生了很大很大的变化,人间所有的烦恼痛苦统统都没有了,包括什么业障啊,难转的定业啊到这个地方统统都破掉了。孙悟空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他头上带了一个金箍只要唐僧一念咒语就会越来越紧疼痛难忍,这就说明还没有到最后一步,总有一个力量控制着他。如来佛祖的五指山为什么能够压住他,他还没有到达彼岸。最后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把西天的佛经取回东土之后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就要求师父念一个松箍咒,把头上的金箍去掉。“我过去是有点调皮捣蛋不听话,现在我都成佛了,就把这个摘了吧”。唐僧说:“我没有什么松箍咒,你摸一摸自己的头。”结果他一摸没有了。《西游记》是一本最好的修行经典,大家要作为一本枕边书反复看,这不是一般的故事,是每一个修行人真实的修行历程非常有价值。它就在告诉我们到此地没有什么能够约束你了,金箍自动就消失了。在这个状态下如来佛祖拿一个五指山再来压他是没用的压不住的。五指山就比喻我们身上的业障,而到了第九个定静业障全部度完,对你没有用了,这就是“度一切苦厄”。这才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全部解释完。所以你看只有这几句话,如果没有实修实证是不容易明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