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19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98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948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生機 沃爾夫岡•馬蒂霍伊爾
生機
作者:沃爾夫岡•馬蒂霍伊爾
創作年代:1983
規格:100×125cm
材質:畫布油畫
作品簡介:
沃爾夫岡•馬蒂霍伊爾,1927年生於賴興巴赫;1947年至1951年就讀於萊比錫工藝美術學校;在萊比錫生活和工作。觀賞者從很高深的角度看到一片寬闊的地帶。畫面的大部分是灰暗的天空和一條長長的與地平線連接的地帶。畫面底部的植物叢中有幾個人物和幾塊墓碑似的石板,植物像被風吹動一樣伸向畫裡。不遠處是一張長長的桌子,桌子旁有六個人及三塊碑石。那六個人或托腮、或掩面,一片愁苦、沉思的樣子。馬蒂霍伊爾把兩種不同的概念聯繫起來,從對自然和墓碑的描繪中可以聯想到長長的墓地,而桌子和人的描繪則可以看出是一種商談的情景。其實並不是在舉行座談會,與會者好像很消沉,處於一種石化狀態。畫面的著色促成了一種悲觀的、憂鬱的氣氛。唯一的一點希望是遠處地平線上的光亮帶。馬蒂霍伊爾是“萊比錫畫派”的重要代表者。他結合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新現實派的繪畫形態,即實事求是的多種意義的現實描寫,把政治工作描繪在墓地裡,讓其闡明不同的可能性。其對民主德國結束前幾年社會政治狀況的描繪可能暗示失去作用的社會結構的變化是不可避免的。在這種解釋下,作品中讓人理解為萌發生長的大自然是對新的開始和變遷的隱喻。天空和地平線的描繪促成同樣的變遷的希望,這希望就是地平線後面的未知的事情,天空成為了觀者思考的暗示面。
(北京市中國美術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