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利益眾生供養」,使眾生得斷煩惱了生死的利益,不止功名利祿而已。富甲天下,不善用便成罪惡之源,所謂:「半世功名百世冤,一將成名萬骨枯」,顯名利之失。
諸佛出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學佛能自行化他,令眾生親近三寶,能勸一人學佛則度一人解脫,至少生人天,進而究竟解脫。舉心動念,不忘利益眾生,便是供養諸佛。
「攝受眾生供養」,以善巧攝化眾生,使歡喜信受。度化眾生不易,必須觀機逗教,先「布施」,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故六度以布施為首。
次「愛語」,和顏悅色,如彌勒菩薩,接引眾生。若整天繃著臉,則令人退避三舍。三、「利行」,凡有益眾生,不辭辛勞,願作不請之友。
四、「同事」,士、農、工、商,只要合法,為接引故,示作同事。能以四攝法,教化眾生,即是供佛。
「代眾生苦供養」,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第十普皆回向云:「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眾生造惡業,菩薩願代眾生受苦,便是供養佛。義待第十願說。
「勤修善根供養」,精進廣修一切善法供養。樹有根,則枝葉茂,能開花結果;修善法,如播種於八識田中,永為道種。
大莊嚴論載,有一八十歲老人求出家,適佛外出,五百阿羅漢觀其八萬劫內,無一善根,不准所求。
佛制:六十歲出家,猶可受比丘戒,七十歲雖能剃度,僅能受沙彌戒,七十歲以上,除非善根深厚,否則,不可剃染。
老人傷心不走,佛回來後,准彼出家,修行二週,證阿羅漢果。
舍利弗代眾請問,佛云:非無善根,你等智淺,唯知八萬劫事,此人曾於八萬劫前,為樵夫,上山遇虎,因懼怕而攀樹,
危急時,憶偶過寺院,聞念佛功德不可思議,乃高稱一聲「南無佛」而解危,從此,經八萬劫,未曾再種,今善根成熟,得出家證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