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8-2-14
- 最後登錄
- 2024-11-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61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911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教的施食科儀
道教的施食科儀來源很早,道藏記載甚詳,並且流傳久遠。道教的施食科儀,即設置水陸道場,道士念咒施法,把水、食物等供品化為醍醐甘露,賑濟九世父母及各類餓鬼亡魂,使之得到超脫,往生天界,永離苦海。經由莊重肅穆的法事活動,讓神靈認知齋主敬天法祖、報答親恩的孝心功德,從而保佑生者福壽康寧,吉祥如意,讓死者脫離苦海,共涉仙鄉。唐人歐陽詢在藝文類聚中稱:「道經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采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于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這段浩大的場面描述說明,至遲在唐代,道教的施食科儀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影響。
每逢清明節和中元節,道教宮觀都會舉行場面浩大的道教施食活動。科儀開始時,都先要搭建佈置好壇場,壇場規模大小不一。一般,焰口壇場都會選擇在較為空曠的場地,務令寬廣,仍戒喧雜,做到無污穢、無葷腥、無雜物。壇場中央供奉太乙救苦天尊等主神位。左邊為孤魂台,臺上安奉齋主祭祀的九世父母及已故親友的亡靈牌位,還懸掛有書寫放焰口原因的黃榜。右邊為閻羅台,掛有六宮二十四層地府鬼王的畫像。
所有台前的供案上,都擺放有鮮花、香爐、水果、水盂、斛食、長明燈等六種必備供品。香、花、水果主要用於供奉拔度鬼魂的天尊,燈、水、斛食主要用於賑濟被超度的亡魂。壇場外左邊高插十八面杏黃旗,是高功法師招役神將的號令旗;壇場右邊高插十八面招魂幡,為高功召喚各路餓鬼、遊魂前來赴法會之用。壇場內,神像赫赫,靈位森森,香煙嫋嫋,燈火熠熠;壇場外,旌旗獵獵,幡影飄飄。齋主親友,神情肅穆;高功法師,儀錶端莊。神秘玄妙的宗教氛圍,渲染了天人合一的終極理想。
道教認為,無論陽世時的尊卑貴賤,到了陰間一律平等,一律都是孤魂野鬼,都沉淪於饑渴幽暗之中,都需要享受法食和升登仙界。但餓鬼眾生,由於久處地府陰霾之中,咽細如針,飲食入口即化為炭火,根本無法下嚥。雖饑渴難耐,卻進食不得。因此,要達到施食效果,必須先為眾鬼開啟咽喉。這時,在經懺韻律的伴奏下,高功於壇場念誦秘咒,為亡靈開通咽喉,令其胃管生津,旋繞斛筵。與此同時,高功還要勸說眾鬼魂皈依道、經、師三寶,只有這樣,才能不墮地府、不墮餓鬼、不墮畜生。經文誦過,高功開始存想變食,因為放焰口的斛食是陽世飯食,在施給鬼魂食用時,就要變化為法食。高功意念之中,救苦天尊出現在萬道金光之內,自己則代替天尊,左手執楊柳,右手端水盂,遍灑甘露,變食如山,充滿世界。變化法食,皆是雲廚甘靈,異品珍肴,果是交梨火棗、丹李蟠桃之類,品味香美,遍滿無邊,餒腹皆充,食之無盡。天下九州分野,十類孤魂,猶如細雨密霧而來,沾濡法食,各得飽暖;萬事皆忘,冤仇盡釋;逍遙快樂,聞法超生;盡承道力,俱登仙界。
整個施食過程,高功、提科、表白三法師會同全體經懺道士,在道樂的伴奏下,在道經的誦念中,依次抛灑斛食、聖水,場面隆重,高潮迭起。
道教的施食科儀,有做一天道場的,也有做三天道場的,但不管哪種形式,時間基本上都是從下午六點開始,到夜晚十一點左右結束。這是因為在民俗觀念裡,鬼魂每天吃東西就在晚上六點到十一點之間,過了這個時間段,鬼就不能吃食物了。當法食佈施完畢,齋主們供奉的靈位、紙俑、冥鈔都隨同火紙一起全部焚燒。道教相信,冥物只有化為縷縷青煙,飄上天空,鬼魂才能接受。在焚化現場,絲竹清越,鑼鼓鏗鏘,齋主們紛紛跪拜,虔誠祈禱。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