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Rank: 13](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1.gif)
狀態︰
離線
|
是什麼影響著茶樹的生態環境?
古往今來,我國的歷代貢茶、傳統茶,以及當代新創製的名茶,優質茶等等,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優越的茶樹生態環境造就的。茶樹的原產地在我國西南部的多雨潮濕的原始森林中,經過長期生長發育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喜溫、喜濕、耐蔭的生活習性。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茶樹生態環境的不同,它集中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氣候
氣溫是隨著海拔高度而變化的,通常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便降低0.5攝氏度。而溫度決定著茶樹中酶的活性,進而又影響到茶葉化學物質的轉化和積累,因此不同海拔最高度的茶葉原料,即鮮葉中的茶多酚、兒茶素、胺基酸等茶葉品質化學成份的含量也不一樣。茶多酚和兒茶素隨著海拔高度而減少,而胺基酸則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這就為茶葉滋味的鮮爽甘醇提供物質基礎。另外,茶葉中的不少芳香物質也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這些香型物質,這些香型物質,會在茶葉製造加工過程中經過複雜的化學變化,產生的香味,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蘭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許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氣,其道理就在於此。
其次,是降雨的多寡。在海拔2000米以內的高山,雨量是隨著海拔高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茶樹水分充足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形成的糖類化合物聚合發生困難,纖維素不易形成,可使茶葉原料鮮葉在較長時期內保持鮮嫩而不粗老。同時,充沛的雨水還能促進茶樹的氮代謝,使鮮葉中的全氮量和胺基酸提高。所有這些,對保持茶葉嫩度和提高茶葉滋味是有利的。
生長在高山的茶樹與平地相比,由於濕度和霧珠的增多,使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可見光中的紅黃光得到增強,而紅黃光有利於茶葉葉綠素和胺基酸的含量,這對提高茶葉的色澤和滋味是不可缺少的物質。
二、土壤
高山茶園土壤石礫較多,肥力較高,而平地茶園土壤較為粘重,肥力較低。土壤是茶樹生長的基地,茶樹所需的養分和水分,都是從土壤獲取的,因此,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與茶樹生長緊密相關。現代研究也表明:高山茶園土壤風化比較完全,石礫較多,土壤通透性好,而且有機質和各種礦質營養元素,包括茶樹所需的大量元素和各種微量元素一應俱全,以致茶樹有效品質成分和各種保健營養物質豐富;而平地茶園多屬紅壤粘土,不但土壤粘重,結構差,而且有機質和土壤生物含量低,因此,茶樹生長往往較差,尤其是茶葉香氣滋味不及高山茶。
三、植被
高山與平地相比,前者樹木比後者多。而植被的繁茂,不但有利於調節空氣濕度,增加地面覆蓋度,從而改善茶園溫濕條件和增加土壤肥力,而且更主要的是高山茶園的光照達到茶樹生長的適宜條件。茶樹雖需要一定光照,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但以弱光照為宜,尤其需要較多的漫射光。而高山茶園由於被樹木所蔭蔽,茶樹在漫射光多的條件下生育,從而給有機體的生化變化帶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含氮化合物增加,對改善茶品質十分有利。
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兩者的品質特徵有如下區別:
高山茶芽葉肥壯柔軟,節間長,顏色嫩綠黃,鮮葉微顯花香。經加工而成的茶葉,香氣馥郁,滋味濃厚、甘甜,回味持久,耐沖泡。
平地茶芽葉較小,葉底硬薄,葉張平展,葉色青綠欠光潤。經加工而成的茶葉香氣不足,滋味淡薄,甘甜回味一般,不耐沖泡。
高山之所以比平地茶好,是高山氣候條件、土壤因子以及植被等綜合影響的緣故。大致海拔600~800米為好,海拔高於1000米以上往往茶樹生長發育受阻,芽葉反而瘦小,但內含物質更豐富會產生微苦澀感。
來源:三恩茶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