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一人品其神,二人品其趣,三人品其味
喝茶,從器入手。茶席,從濕泡到干泡,從模仿到自我,新物老器輪番上場。一直到現在,仿佛「曾經滄海」,茶席變得越來越簡單,喝茶越來越從容。人生在加加減減後才懂得什麼是最重要的。
老杯新杯,自己喜歡的就是好杯。買回來那麼多杯子,喜歡的就幾隻。我們需要的不多,想占有的很多。茶器,是我們物慾的具體呈現。要惜物,不要總是添物。陶壺、銅壺、鐵壺、金壺、銀壺……擁有了,試過了,才能放下。喝茶,就是兩個動作:拿起,放下。喝茶,是修為,更是「修道」,武夷山大紅袍是武夷山最負盛名的茶,被譽為「茶中之王」,生長在九龍窠內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經茶師評定,大紅袍茶沖至9次,尚不脫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沖至7次,味就極淡。從而奪得了「茶中之王」桂冠,名聞海內外。
「大紅袍」名樅茶樹,生長在武夷山九龍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著1927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紅袍」石刻,這裡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岩頂終年有細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大紅袍的特異品質,大紅袍茶樹現有6株,都是灌木茶叢,葉質較厚,芽頭微微泛紅,陽光照射茶樹和岩石時,岩光反射,紅燦燦十分顯目。
關於「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武夷山大紅袍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鐘,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后肚疼鼓脹,臥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大紅袍」茶樹現經武夷山市茶葉研究所的試驗,採取無性繁殖的技術已獲成功,經繁育種植,已能批量生產。「大紅袍」茶的採制技術與其他岩茶相類似,只不過更加精細而已。每年春天,採摘3—4葉開面新梢,經曬青、涼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復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
琴棋書畫詩酒茶,柴米油鹽醬醋茶。一人品其神,二人品其趣,三人品其味。茶的滋味,在人多的時候絕對喝不出來。凝神定氣的時候,才能看到生活細節。是的,很多細節我們視而不見。
茶是素雅的,絕對不適合與玫瑰為伍,華麗的東西在茶席上總顯違和。茶在沖泡中,洗盡鉛華。在日常的生命里,體會流年裡的平淡,獲得心靈的平靜。
(永夜封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