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712|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聖嚴法師:用慚愧和謙虛來消融自我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0-1 00:37:4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聖嚴法師:用慚愧和謙虛來消融自我 

  自我成長的最終目的,在於自我消融,如此才能達到智能無邊、慈悲無邊,完全沒煩惱的境界。可是這樣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薩才能達到,凡夫能做得到嗎?

  的確,要做到“自我肯定”或“自我成長”,改變自己的觀念,發揮優點,改善缺點,就可以做到。但是“自我消融”就很不容易,因為自我是與生俱來、根深柢固的,怎麼消融得了呢?

  而且一般人常常動不動就是“我”、“我”、“我”的,根本不知道何謂“無我”,而且還誤以為自我消融以後,就不用吃飯、不用睡覺、不需要賺錢、也不需要工作了,其實,這種想法與感受都是錯誤的。

  另外,也有人認為:“無我或是自我消融之後,就是菩薩,就是佛,我們普通人怎麼可能成佛,那個層次太高了,我不想達到,我也達不到,想要成佛還早呢!”

  一般人要成佛,當然要花很久的時間。凡夫做初發心菩薩還容易,要做大菩薩就很難了。大菩薩是證得無生法忍,且“動者恆動,靜者恆靜”──煩惱永遠靜止,慈悲和智能永遠在運作。而這樣的境界,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曾經請教一位長老:“佛的境界或大菩薩的境界,能不能夠解釋?能不能夠說明?能不能夠讓我們學習?”他回答說:“你不要做夢!”

  想以凡夫的層次來了解佛的境界、佛菩薩的修行,這當然是在做夢!但是我們也知道“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話,也許現在我們還達不到,但是可以把它當成一個目標,一步一步前進,而且既然曾經有人能達到那個境地,那麼誰說我們做不到呢?

  當然,要達到那個境地,需要預備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我們可以根據經典裡釋迦牟尼佛所提出的幾種方法,讓自己慢慢從“自我成長”過渡到“自我消融”。而方法原則其實很簡單,就是少一些自私心,多一些慈悲心;少一些煩惱心,多一些智能心。當有情緒出現時,就要用觀念和方法來調整、疏導以及化解,而這個過程就是在“自我消融”了。

  自我肯定的同時,一定也要自我消融。有的人常常不經意會表現出驕傲、自負的態度,但是聽聞佛法以後,懂得觀察和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會有慚愧心,也會變得謙虛;而且想到自己些微的成果和貢獻,是由許多人共同促成的,有時是因為“時勢造英雄”,靠環境造成的,有時是因為有貴人幫忙才完成的,不全然是因為自己的因素。能夠這樣想,漸漸就會轉變自己的觀念,而不再老是覺得自己了不起,傲慢的態度和習氣,慢慢地就會轉變為謙虛和慚愧。如此,自我就能夠減少一點,自我也就消融一點了。

  所以,自我消融是要可以用慚愧的心、謙虛的心,而一點一滴地完成。一開始從消融百分之零點零就好,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等到消融到百分之九九點九九九的時候,不就是大菩薩了嗎?

來源:學佛網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1-10-1 14:57:46 |只看該作者
《大寶積經》諸佛菩提本無文字。無心 離心

菩提 無心離心
這說明,在心地上下功夫,無法讓你解脫
譬如 學習做好人, 大善人, 謙虛的人, 孝順的人, 忠誠的人....做這些都不能讓你解脫
因為 你一直在用心,這與無心背道而行。所以你當然不可能解脫

大部份人都被附佛外道 所誤導。不懂得要無心,每天只想提升的素質。
提升的素質,這是求升天的修法。
求解脫 則必須無心

無心的修法 不是學做好人 大善人。而是要勤修止觀
修止觀 就是在修無心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1-10-1 14:26:28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0-1 14:30 編輯

《大方等大集經》智者心無所緣 不取相貌

心無所緣」指:心不緣取一切相貌。(能見無相
若能見無相,等於成就無我

無相= 見世間空無一物
這是一種禪定能力,而不是心靈思想
思想保持慚愧謙虛 能讓你得無我」這都是胡扯瞎掰外道言論


《大方廣佛華嚴經》離是已 離於我執。成就無我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1-10-1 13:33:31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10-1 14:32 編輯
因為自我是與生俱來、根深柢固的,怎麼消融得了呢?

  而且一般人常常動不動就是“我”、“我”、“我”的,根本不知道何謂“無我”,

《大集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無所緣則得無我

佛陀說「無所緣」即得無我
佛陀從來沒說 慚愧和謙虛 能讓你得無我

這就是附佛外道
附佛外道根本無心宣揚佛法,只會蹭佛教的名聲,卻教一堆自己胡扯瞎掰外道法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5 14:1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