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7-21
- 最後登錄
- 2024-12-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57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257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股海自由行/利空罩頂 靜待谷底浮現
聯合新聞網 2022/06/19 00:56
上半年即將結束,資金環境由鬆轉緊,景氣由熱轉溫,股市也大幅修正,投資者面臨嚴格考驗。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調高利率3碼,將基準利率區間提升到1.5%~1.75%,雖然合乎預期,不過,年底利率中位數預估上看3.4%,高於3月時預測的1.9%,而明年底預估值為3.8%,高出3月估的2.8%,也上修通膨和失業率,並下修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
這個結果,加深市場對於物價失控和景氣衰退的疑慮,美股先漲後跌,反映出投資者對未來前景趨向保守。
台灣中央銀行隨後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議,宣布調升政策利率半碼,低於市場原本預期的升息1碼,可減輕弱勢群眾和企業的負擔,不過調升新台幣存款準備率1碼,這可以降低貨幣數量的流動性,減輕通膨壓力,有助物價穩定,資本市場卻是承壓。
央行上一次調升存準率是在2008年7月,當時的大環境也是原物料價格飆漲,代表18種大宗商品價格的CRB指數創下473.97的歷史紀錄,而今年6月的最高價是329.59;具指標性的西德州輕原油,也在2008年7月創下每桶147.27美元的天價,而本波是在今年3月出現每桶130.5美元的高價,雖非最高,也非常接近。
歷史不一定重演,但常會驚人的相似。
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金融市場進入休養生息,2001年911事件後,「金磚四國」開始吸引目光,度過2002到2003年的SARS危機,資金與人流匯集新興市場,需求上升物價走高,2007年次貸風暴帶來房地產和金融市場警訊,熱錢流入大宗商品,原物料報價在2008年噴出,同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經濟衰退。
如今通膨夢魘再現,股市亦是重挫,多國股市已進入熊市,爭議性極高的加密貨幣更是暴跌,一項由金融時報與芝加哥大學在6月針對經濟學家做了調查,結果竟然有七成受訪者預測,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將在2023年宣布經濟衰退,這種下滑的收縮期是否已然展開,成了各地民眾心中的疑惑。
從所謂經濟衰退,指的是景氣循環中的經濟活動放緩和商業萎縮,一個常見的研判法則是國家連續兩個季度出現GDP負成長,這個時期,股市反應基本面,會有明顯跌勢。
台灣曾在2001年第2季到第4季、2008年第3季到2009年第3季,發生過經濟衰退,比較近的一次是從2015年的第3、4季到2016年的第1季,經濟成長率分別是-0.64%、-0.54%、-0.09%,台灣加權指數在2015年8月最低到7,203點才進入打底。
上述三次衰退期間隔是七到八年,今年正好是2015年之後的第七年,景氣也由高檔反轉,是否衰退仍是未知。
但消費意願走低,製造業面臨庫存去化,非製造業也在疫情衝擊下欲振乏力,景氣持續下滑機率的確不低,此一結論令人傷感。
根據國發會統計,台灣自1954年11月到2016年2月,共有14個包含擴張期和收縮期的景氣循環,擴張期平均38個月、收縮期平均15個月、全循環平均53個月,2000年以後,收縮期持續11到16個月不等。
由此推估,當調整開始,谷底不會太遠。
如果今年初是高峰,那麼快則年底,慢則明年,可望迎來下一個擴張期,換言之,對投資者來說,下半年仍將面對旺季不旺的利空,不妨先靜觀其變,長期可觀察谷底何時浮現。(作者是資深證券分析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