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佛法治國
高辨法師,號明慧,日本和歌山縣人。八歲時父母相繼過世,於是到高尾山禮拜上覺為師。
高辨不僅精通戒定慧三學,亦了達大小顯密二教及世間學。當時,日本臨濟宗開山祖榮西,從中國返回日本弘揚禪法,引發全日本的參禪熱潮,當時正在主講《華嚴經探玄記》、《梵網經》的高辨,也時常向榮西問法,後來獲得榮西之印可。
平皇后德子久聞高辨賢名,特地禮請高辨入宮,傳授戒法。授戒時,平皇后自恃皇家尊貴的身分,命令高辨坐於下位,高辨正色說:「據經典記載,持戒比丘不拜神明,不敬王臣,倘若於下座說法,則授戒師與弟子均犯戒。若皇后堅持戒師應位於下座,那麼就另請他人授戒吧!」說完便準備離去,平皇后趕緊從簾後走出懺悔,重新禮請高辨上座。
某天,有一逃兵潛入寺中,主將北条泰時一路搜捕而來。由於他素仰高辨之名,所以一見到高辨,便急忙下馬禮拜。高辨得知將軍的來意後,便說:「我雖是不問世事的山林老僧,但佛門嚴禁殺生,因此雖是逃兵,我也會全力相救,若因此抵觸政令,我甘願將頭顱奉上。」北条泰時聞言,羞愧不已,流淚請求高辨寬恕。
爾後,北条泰時經常向高辨請教為政之道,這位日本鎌倉幕府的第三代執權者,經常得意地對人說:「我的治國之道,向來都依循著高辨大師所說的佛法而行啊!」
釋初參曰:政治需要佛教的輔助教化,而佛教也有賴於政治的護持。僧侶的行儀及說法,足以影響政治人物的施政理念,使其應用佛法在治國安邦、福利百姓上。出家人能「上與君王同坐」,是因為具有尊貴的德行,故能受君王的愛戴,而非靠著曲躬諂媚去獲得政治舞台,出家行者應切記之!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