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5-8-2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90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400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難得一見的牌坊類古蹟─周氏節孝坊
星期六在家裡窩了一天,真的是有種浪費生命的感覺,不出門去探訪民俗藝術,怎麼對得起國家社會呢!
星期天一早,挖出買了很久卻沒翻過的「台北古蹟偵探遊」,心想,既然懶得出遠門,就到路程較短的古蹟去走走吧!於是,根據此書的指引,我來到了位於北投大業路一帶的「周氏節孝坊」。
照例,路癡樂風還是小小的迷了路,不過,卻意外發現一間「育仁福德宮」,內中有奇特的物體,容另闢一文再述。
周氏節孝坊為什麼引起我的興趣呢?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的去觀察牌坊類古蹟,事實上這類古蹟並不多見,據說全台目前僅十三座而已。
周氏節孝坊乃是紀念周絹(1788~1864),其夫陳玉麟為北投地區望族,惜英年早逝,死時僅25歲。周絹就像一般古代女子一樣,辛苦撫養一家老小,此事經由內閣中書陳維英(已於去年入祀台北孔廟弘道祠)向禮部呈建坊案,1850年禮部封周絹為太儒人,准其建坊。
據「台北古蹟偵探遊」的資料,建貞節牌坊需自行負擔部分款項,政府僅補助部分財源,所以陳家直到1861年才由孫子陳稟文完成建坊,陳家還算有財力的,一般升斗小民就算符合建坊要件(註1),恐怕也無財力可建貞節牌坊,大清帝國真沒誠意。
1897年發生的大地震把這三級古蹟給震壞一部份,掉落之殘件由陳家後人收藏,1992年台北市政府依原貌重修。
牌坊上之石獅風化相當厲害,正可證明此物之悠久歷史,最上端飾雙鯉與葫蘆,下方為聖旨牌,牌面雕雙龍,下有櫃臺腳,往下一層有「天旌節孝」四字,字旁有竹子圖樣,代表「節」,左右兩邊有四隻石獅,亦有公母之別,再往下一層的門楣有雙龍戲珠圖樣。
在左右兩開間之門楣上,背面有「淒風苦雨」四個大字,單親家庭的辛苦,都被這四個字所道盡,望族陳家尚且如此,貧寒之家真不知要再辛苦幾倍。
牌坊上面還有不少文字,因為照片拍得不好,還在努力解讀中,待日後資料充足後再行補充。
註一:「大清會典」所載之建坊要件1.樂善好施 2.急公好義 3.節孝 4.累世同居 5.百歲 6.五世同堂 7.親見七代 8.夫婦同登耆壽 9.兄弟同登百歲。清核准台灣建坊者29人,但有些並沒有建成。
參考資料:2004 俞怡萍、吳欣文,台北古蹟偵探遊,遠流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