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蹟歷史] 臺灣原住民保留區?─北市石牌番漢界碑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2-12-13 01:43:44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臺灣原住民保留區?─北市石牌番漢界碑


  自明末鄭芝龍、顏思齊招募漢人到台灣來開墾之後,隨著漢人數量越來越多,原住民與漢人之間的衝突越演越烈,其中居住於西部平原的平埔族更是首當其衝。

  這其中應運而生的政策就是劃分番漢界線,禁止互相侵擾,由清朝政府來設立界碑,雙方不得越界,各安其份,頗有點原住民保留區的味道〈換個觀點,或許也可說是漢人保留區〉。但由於清朝政府治理台灣前期並不盡心,執法時鬆時緊,導致平埔族土地遭到漢人巧取豪奪,其方式有掛屍迫遷、以水換地、以地還債、以鋤騙地、婚姻繼承等等,有部分算是你情我願,有些真可說是詐騙集團手法了。

  後來連政策也開始鬆動,改為只要政府同意,漢人也可圈佔平埔族土地,平埔族就這樣漸漸的失去他們的家園。所以當時有同情平埔族的漢人寫下了「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賤如土」的詩句。

  目前還可看到相關的史蹟最有名的就是台北石牌捷運站出口的「番漢界碑」,距今約有260年歷史。


  原本以為該碑在新北投站附近,結果到處找不著,問了凱達格蘭文化會館的工作人員才知道在捷運石牌站。不過該碑也是民國八十八年六月才遷至此處,之前還曾經換過兩個地方。

  此碑最早是由江西南昌人曾日瑛於乾隆年間設立,當時任職淡水廳同知的他為了解決原住民與賴、魏、謝三姓先民的爭地問題,在磺溪庄(現今北投明德路旁)立這塊碑來確立雙方墾地地界,規定漢人及平埔族人均不得越界滋事,因此有了「石牌」的地名。1935年日據時期,由當時之巡查補謝金選等遷移至石牌派出所,豎立於該所庭園內。後因派出所改建而移置於捷運石牌站。

  番漢界碑高160公分,寬40公分,厚27公分,以觀音山所產之安山石製成,根據網路資料還有另一石碑在二二八公園內,可是印象中在公園內沒看過。

  雖說清政府腐敗,好歹還有個原住民保留區的概念在,印象中不知道是哪個政治人物在競選的時候曾提出「設立原住民保留區」的政見,結果只敢喊沒人敢做,又是一場空。

  那些喊愛台灣的人,敢不敢把原本屬於原住民的東西還給人家,如果不敢,就是喊假的,如果真的有那麼一天,我看我們不管本省外省全都得收拾行李搬離台灣了。

  打個比方,有兩個人闖進你家,一個先來,另一個比較慢來,先來的跟後來的說這裡不是你家,請你快滾,後來的說大家都是一家人,這裡也是他的家,卻都沒有人問問原來的主人到底是誰的家,結果兩個外人在你家裡面吵來吵去,搞得烏煙瘴氣,這像話嗎!

後記

      石牌番漢界碑已經在2008年3月3日被文建會列為「重要古物」,理由如下:(資料來自文建會網站)

1.該石碑立於乾隆10-13(1745〜1748)年,距今已二百餘年。

2.該石碑為淡水同知曾日瑛為確定漢人與原住民墾耕界限,立石於二者交界處,以絕爭地,見證了臺北盆地之開發史。

3.依「臺北廳誌」漢番界碑目前僅存二塊,一在磺溪莊,另一在石牌莊,前者即位於今捷運石牌站前之石碑。

4.北投「石牌」地名,亦以此石碑而得。

5.符合「古物分級登錄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5款、第6款規定。

(樂風的民藝筆記)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9 03:37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