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就腿軟的古香路 每年不忘本回娘家的佛祖!
在西元1701年,參徹禪師從福建請觀音佛祖來台,在台南的白河供奉,於西元1747年與徒弟鶴齡禪師一同創設佛殿(如今大仙寺),而鶴齡禪師之徒弟應祥禪師在枕頭山南腰發現了靈穴,並請大仙寺的觀音佛祖分靈來此供奉,因此這邊為白河火山碧雲寺的開基之地。
▲東山碧軒寺正二媽。(圖/寶島神很大)
道光24年火山碧雲寺因戰亂而摧毀,東山地區的先民遵照佛祖的指示,請「正二媽」來到東山安奉,而東山區與白河區的庄民共同興建東山碧軒寺,並視碧雲寺為祖廟,在地庄民也懂得飲水思源,因此每年農曆12月23日碧軒寺都會以徒步的方式,恭送佛祖回祖廟碧雲寺過年,過年後正月初十,在隆重的請佛祖回家,這就是有名的國家指定重要民俗文化資產 「東山迎佛祖暨遶境」。
▲至碧雲寺的古香路。(圖/寶島神很大)
依照傳統,在正月初十凌晨,眾人手持「暗八香」、「火把」,甚至有些人挑著「馬草擔」,期待著東山佛祖起程回駕,而「暗八香」的火,照亮整個古香路,即使難走的山路,大家卻樂在其中,接著到達碧軒寺,等佛祖入廟後,眾人會將「暗八香」插在「香爐」,也代表此行東山迎佛祖盛事完滿告一個段落。
▲眾人手持「暗八香」、「火把」。(圖/寶島神很大)
▲東山碧軒寺正二媽換轎。(圖/寶島神很大)
接著正月十一日起是整個東山區與白河區重頭戲,採庄與庄的密集接力的方式的佛祖遶境活動,此外還南下高雄進行外巡。如此傳遞下去,直到農曆二月十九觀音佛祖聖誕日,才在前一天返回碧軒寺。
而過去兩年因為疫情影響,活動受到限制,如今疫情舒緩,及佛祖的保佑下,讓此項民俗回歸在世人眼前。
(三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