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76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風俗民情] 臺南客家人的「掛紙」 蘊含慎終追遠與仁民愛物精神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阿賴耶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品味生活區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另類圖片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3-10 03:22:41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臺南客家人的「掛紙」 蘊含慎終追遠與仁民愛物精神

台灣好新聞 2023/03/09 14:48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客家人稱掃墓為「掛紙」(gua ziiˋ),農曆正月半(元宵節)一直到清明節這段時間,都是「掛紙」的好日子。市長黃偉哲表示,「掛紙」習俗蘊含客家人慎終追遠與仁民愛物的精神,也是維繫族群的習俗文化。

來自苗栗頭份,移居臺南任教三十餘載的黃永珍,每年都一定回苗栗頭份掃墓祭祖,他提到返鄉掃墓除了表達慎終追遠的精神外,親友們更能藉此機會聯絡感情。

黃永珍表示,客家人掃墓會準備黃嘏(ㄍㄨˇ)紙(黃色墓紙),以小石頭壓在墓碑墳頭,具趨吉避凶之意,所以墓碑上押的黃嘏紙是絕對不能用腳去踩的。許多客家人祭祀時也會準備一籃染紅色雞蛋,在墓碑上敲碎,撒在墓土上討吉利,尤其是新墳一定要準備紅蛋。

黃永珍說,客家人掃墓後有「打照墓」的習俗,意即掃墓結束後要放鞭炮,告訴附近居民來分食祭品。打照墓習俗的由來還有個有趣的傳說,相傳以前因為墳場附近雜草長得繁茂,牧童往往會去放牧,而祖先墓前的石馬石獅因此會被牧童拿來磨刀導致損壞。為了保護石馬石獅同時也討好牧童,掃墓完會透過放鞭炮告知牧童可前來取用發粄,希望牧童分食到發粄後,不會再恣意破壞墓前石獅石馬。

黃永珍指出,他們家中尚有「拜蘭門」的特殊習俗,即掃墓返家後要在宗祠前用鴨子和發粄來祭祀,用意在讓掃墓祭祖中來不及享用的其他遊靈,可以就便再享用,非常有仁民愛物的意旨。此外掃墓祭祀結束後,宗祠會辦桌聚餐,因家族子孫興旺,桌數往往多達三十幾桌,相當熱鬧。

medias-20230309-64097eed15a4c.jpeg (340.99 KB, 下載次數: 0)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阿賴耶識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26 21: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