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應勇猛山神 三山國王為何被稱國王?
「唐山過台灣,沒半點錢,剎猛打拚耕山耕田。」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客家本色,講述著早期客家祖先來台打拚的艱辛過程,而隨著許多的客家族群選擇來台落地生根,因而也帶來了他們的民間信仰文化,其中最多人信仰的便是「三山國王」,三山國王更被視為客家人的守護神。
▲三山國王。(圖/寶島神很大)
三山國王信仰最早其實源自於自然崇拜,後來因各地傳說而轉化為人格神,傳聞最早是祭祀巾山、明山、獨山,三位山神,由當地居民建一小廟合祀,舉凡瘟疫肆虐又或是乾旱出現時,只要虔心祈求必能天降甘霖,神蹟屢現,因此香火日漸興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在擔任潮州刺使時也曾寫過《祭界石神文》來感謝三位山神的庇佑。
▲巾山大王為文官,在考試季時考生也會去尋求祂的庇佑。(圖/寶島神很大)
但又為什麼會被稱為國王呢?這就要提到在宋朝時,宋太宗帶兵親征,本處於劣勢,在危急中忽然出現三位黑白紅臉的壯士操戈馳馬前來助陣,以一敵百,終取得勝利,但三人之後卻離奇不見。在凱旋歸來時,城門上竟出現了「潮州三山神」的旌旗,因此為了答謝山神的援助,宋太宗便賜封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為「助改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
▲三山國王聖誕日,各地廟宇舉辦慶典。(圖/寶島神很大)
三山國王有分別的聖誕日,巾山國王為農曆二月廿五日,明山國王為六月廿五日,獨山國王九月廿五日,各地廟宇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及遶境敬賀!
(寶島神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