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5-3-13
- 最後登錄
- 2025-9-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78973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2010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確保針灸神奇療效的幾個要素
2023/04/22 來源:公大叔說健康
我在讀書期間老師常說:針灸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建議我們出門的時候隨身攜帶針灸針,在絕大多數的場合下都可以施針救人。所以,我每次出門都要帶針灸針,即便沒有機會給別人施針,也可以自救。
但是,在我們臨床工作中經常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針灸對某些患者的病症有著特別好的效果,經常可以做到一針而愈; 而對另外某些患者的病症則僅僅可以減輕症狀,不能完全解除病痛;有些病痛針刺後的效果真的是可以立竿見影,但是,停止治療以後病情又很快復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同一個患者,不同的針灸醫生施針,其效果往往也是不一樣的。
昨天晚上,我給自己扎豐隆穴的時候,體會到一個現象:當我專心於捻轉針柄,心無雜念的時候,氣感傳導的感覺就容易出現,如果,我一邊看手機,一邊捻針,無論我怎麼用力的、大幅度操作,除了產生更明顯的局部痛感,沒有出現明顯的傳導感覺,在這開始的45分鐘時間裡,針刺無效;距離最後起針還有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我改變了策略,再次將針斜臥,再施以較大幅度的捻轉,很快就感覺到腹中陣陣絞痛,氣至病所了。起針後如廁。
之所以會出現以上種種不同的效果, 其原因還是要從「神」這個字上分析。
這需要從醫患兩個方面來分析: 從患者生理角度來說, 每個人的經絡敏感度不同,耐受力並不一樣,有的人針感來的快,有的人針感來的慢,這就導致了起效的快慢不同。再者,從心理上說,患者對針灸及針灸醫生的信任程度,也決定了療效的優劣。患者信任針灸及針灸醫生,心態往往是樂觀而積極向上的,心神愉悅。與醫生的配合度也高。容易與醫生的手法操作產生共鳴、共振。達到了兩神合一的境界,所以,療效顯著。
反之,醫生在這施以針法,患者那邊在那刷今日頭條,心神全在手機里,根本就感覺不到大夫正在做手法。那效果一定是不好的。
再從醫生方面來看,心神專一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醫者意也,不是隨便說說就完了的。《針道摸象》一書中談到:意念是針刺手法的真髓。手法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在受醫者意念的控制,「意為心用,指隨意動,力隨指出,針隨力入」醫生的功夫全在於此。昨晚在針刺自己豐隆穴的期初階段我的手指只是在做機械運動,全然無神。因為心思全在手機上,意念一直在思考如何寫文章的問題上。待到22時30分許,放下手機,集中心神施以捻轉搓針,結果僅僅不到5分鐘,腹部出現了由輕到重再到輕的絞痛感。
所以,針刺手法絕對不是簡單的捻轉、提插這種反覆機械運動。是需要有附加值的。並不是說,我給患者扎完針後得氣了,反覆做「徐疾提插」就是補瀉了,哪有那麼簡單啊!
針灸醫生除了在手法技術上下功夫以外,在理論上、觀察力上同樣需要接受訓練。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一個患者,不同醫生針刺會有不同的效果。因為兩者在辨證和取穴上存在差距。
醫生辨證要準確,要善於觀察,體現在善於觀察病人的細微動作,細小的反應,尤其是觀察患者眼神,眼為心之苗。只有觀察出細節來才能幫助我們做出準確診斷。
再者就是脈診,這一點,我再次推薦姚梅齡教授的《脈學十六講》。全都是乾貨。只有對患者觀察到位、脈診精準、詢問詳實,搜集到完整的病情資料後,方能做出準確的辨證,從而得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在取穴上一定要准,比如關元穴和石門穴,關元穴在臍下三寸,石門學在臍下兩寸。僅僅相差一寸,功效卻相反,關元穴是助孕的,石門穴在資料里記載是容易引起不孕的。所以,我們在針灸取穴的時候一定要準確。再者,手少陰心經的神門到靈道四個穴位,相距5分遠,主病卻各有特長。
關於針灸的適應症:
針灸的適應症很廣泛,涉及內、外、婦、兒、五官各科。 但也不是萬能的,也有著禁忌。在此僅對非適應症做一下簡單的介紹,同時,如果有哪位朋友對此病症有所心得,歡迎分享。
有嚴重器質性病變者, 惡性皮膚病者, 患有血友病、白血病、失血過多、過敏性休克、 急性腹膜炎,壞疽,惡性、熱性病等。 以上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建議用針灸,最多只作為輔助手段。 同時,患者如在氣血十分虛弱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針刺,療效不佳,不過可以做艾灸;如患者處於飢餓、飽腹、醉酒,或過度疲勞、大怒患者扎針灸的效果都不好,所以通常不建議用針刺。
所以,我們要想取得好的針灸效果,不僅僅是醫生自己的事,還有患者自身需要建立信心。放鬆心態,積極向上,與醫生相互配合。
同時,作為我們針灸醫生在做好正確的針灸宣傳工作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提高自身技能,培養自身功力。勤讀書、勤練功、勤思考、勤臨證、勤總結……不斷提高自身修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