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6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醫] 熱爆!醫揭「熱衰竭與中暑哪裡不一樣」 刮痧解暑這1部位千萬別刮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SOGO搞笑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絲襪美腿區主題分享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3-7-8 14:12:3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熱爆!醫揭「熱衰竭與中暑哪裡不一樣」 刮痧解暑這1部位千萬別刮



在這炎炎夏日,吳小姐頂著大太陽在中午外出辦事,流了滿身汗,趕回公司吹冷氣清涼一下,順便來杯冰涼的手搖飲解解渴,結果下午就開始頭暈頭痛、煩躁噁心,非常不舒服。小心!可能已經中暑!

常見熱傷害分2種 嚴重恐有生命危險

大里仁愛醫院中醫科洪怡錂主任說,夏天常見的熱傷害,可分為熱衰竭與中暑兩種,依據西醫學上的定義來說,熱衰竭是指處在熱的環境下,身體持續出汗,導致體液大量流失,而出現頭痛、倦怠、身體沉重無力、肌肉痙攣、噁心嘔吐等症狀;中暑則是指處在過熱環境,身體無法經由發汗調節體溫,導致身體核心溫度>40.5°C,這時除了上述症狀外,還會出現神智混亂、多器官衰竭的嚴重狀況,可能危及性命,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中醫看中暑與西不同 分陽暑與陰暑

洪怡錂提及,中醫學中所說的中暑與西醫定義略有不同,可以區分為陽暑與陰暑:

.陽暑:大量流汗後,體內津液大量流失,未及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營衛失調,此時應該以生津止渴、清熱消暑為主,常用西洋參、玉竹、麥門冬、淡竹葉等藥物。

.陰暑:因熱導致微血管擴張與毛細孔大開以散熱,卻因遇寒使毛細孔閉合,濕熱積於體表難以散出,而出現頭痛頸背肌肉、緊繃、身體沉重乏力等症狀;或因大量冷飲損傷脾陽,導致濕邪不化,而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排便黏糊等症狀。此時應以解表消暑、化濕和胃為主,可用葛根、升麻、白朮、陳皮等藥物。



清涼生津茶飲舒緩 刮痧也有幫助

洪怡錂建議,炙熱的夏天可以泡點清涼生津的茶飲,使用烏梅、薄荷、麥門冬、沙參、玉竹、桑葉、淡竹葉等藥材,幫身體補充水分、疏風清熱。除了用藥以外,刮痧也是中醫常用來處理中暑的好方法,建議選擇肩背部與後頸部等肌肉豐厚處、太陽經與督脈循行區域進行刮痧,而皮膚較薄與重要血管經過的地方(如頸部前方)則不宜刮痧,以免發生危險。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10 22:4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