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5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抓住生命中的轉折點
民初作家魯迅曾說過:「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
起始點vs.轉折點
人生的起點和終點:「出生」與「死亡」,每個人都一樣,真正有差別是中間的歷程。成功與失敗的航程,都是由同一碼頭啟航的;而人生的歷程,則是由一次又一次的轉折點構成的,問題在於,你有沒有真正緊緊捉牢每次轉向的機會。
美國地產大亨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曾給成功下一種定義:「你對人生不同階段適應得有多好,就是你有多成功。」如果我這個年代的人有什麼成就的話,大概就是我們受了很多痛苦,適應得較好的人,往往也較容易成功。
達爾文在南美洲Ecuador小國的Galapagos小島研究物種生存跟滅亡,發現了「適者生存」的法則。其實他真正的說法是,原本那些很大、很強壯、很兇猛的生物,後來都滅種了,因為不能適應食物、氣候、植物等環境的改變;反之,原本看似弱小的,只要有適應力,都能活下來。有種鳥以前是吃穀子的,所以嘴巴鈍鈍的,後來沒有穀子,要吃海邊的蚌殼,牠得用嘴巴將蚌殼撬開,經過幾代繁衍天擇,鳥的嘴巴變成又尖又長又彎,也就是牠們適應了新環境,找到自己族群生命的出路。
找出路的能耐,是一個人生存在世最重要的本事之一。人們真正追求的是一種存在的經驗。
當年的我,並不知道命運本身有沒有預先鋪設的軌道;或者現實的情況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像在黑夜裡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還是即使沒有路,使勁去開拓墾荒,終於能為自己掙得一種人生的可能性?民初作家魯迅就曾說過:「希望,本無所謂有,也無所謂無,這就像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
我將人生走出了一種可能,等於給了自己一個希望。有人說一生,五、六歲以前性格就已經決定了,這點我並不認同。有些人一出生就很順遂,被稱之為「人生勝利組」,但後來如果適應能力不強,沒有彈性的話,即使有創業的機會也不敢嘗試,一旦遭受打擊便輕易喪志;相對的,另外有一群人,從出生成長以來一直挑戰不斷,被磨練得能夠克服低潮、忍受挫折、不斷迎戰,站起來又是一條好漢。這樣的人,多半能成就自我。
我的一生滿是轉折點。我很感恩我抓到了某些重大轉折點,愛因斯坦說:「成功常常不是取決於起始點,成功常常是取決於轉折點上。」如果讀者看了這本書,覺得自己起始點沒那麼好,或沒考取最好的大學、或找不到滿意的工作、或尋覓不到真心的另一半……這些都不叫真正的「失敗」,人生還有好多轉折點。
很多電影也點出「人要改變命運,一定要抓住轉折點」的主旨。兩年前我看過一部很有名的電影「派特的幸福劇本」,男主角派特因目睹老婆外遇,激化他成為所謂的「躁鬱症」患者,有暴力傾向,在精神病院待了八個月,出院後與爸媽住在一起。女主角蒂芬妮因甩脫不了丈夫因自己而死的陰影,藉由混亂的一夜情來麻痺自己。飾演蒂芬妮的女星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因而得到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電影的高潮就在派特和蒂芬妮共舞的舞蹈比賽,派特的前妻來了,他想去跟前妻講話,蒂芬妮一氣之下跑掉。他爸爸抓住派特,告訴他:「趕緊追上去,抓住她。」派特果真衝出去,告訴蒂芬妮,他很愛她。當機會運氣來的時候,我們常常有一點遲疑、逃避,或者乾脆放掉,這就成為多數人失敗的主因。
就像有部電影叫做「遠離非洲」,其中有句話:「他不是個偉大的人,可是卻做了好多了不起的事情。」我也有這種感覺,我是平凡的人,卻因為這些不凡的遭遇,最後活出了一些難得的經驗。
這本書除了分享我的人生經驗之外,我另外的動機是:一個像我這樣子的人,走投無路,幾乎沒有什麼自尊了,在這麼慘的狀況下,都能活過來、走過來。我想提醒每一個閱讀此書的讀者,無論現在你身處任何狀況,尤其身居劣勢、事事不如人、前途黯淡無光等,都不能全然代表你自己。不要輕忽每一條路正要轉彎的地方,要給自己人生下一個全新定義,捉緊你生命的「轉折點」。
我想到以前法國有個歷史學家講過一句特別的話:「真實的人生有時候比虛構的小說還要戲劇化。」我真的有這種感覺。文/黑幼龍
摘自《黑暗中總有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