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打開一扇門?東晉重臣與唐朝少年相遇
一位是名揚東晉的重臣,一位是自幼慕道的唐朝少年。按常理,二人無法跨越400多年的時空相見。或許是少年堅定求道之心,讓時空打開一扇門,使二人有了交集。只可惜最終因少年的一念之差,錯失修道機緣。
唐玄宗時期,廣文館博士鄭虔的弟弟鄭曙,非常博學,而且崇尚氣節,樂於助人。有一天,他會見賓客,席間談起一樁奇聞。
鄭曙對眾人說,《晉書》上記載的重臣郗鑒早已作古,但其實他還活著。由於故事的時間跨越了數百年,鄭曙的話剛一出口,令賓客大為震驚,都想聽一聽究竟。
段恝十六歲時向其父請求離家遠遊,前往名山大川,尋訪世外高人。圖為清 黃增《人物(一)冊.人物故事四》。(公有領域)
原來,鄭曙有一位好友名叫段揚,曾做過定襄縣令。段揚的兒子叫段恝(音夾),從小好靜。也許天性使然,段恝羨慕道法,雖然還沒出家,就已斷絕了酒肉。十六歲時,段恝向其父請求離家遠遊,前往名山大川,尋訪世外高人。段揚思想開明,見兒子有求道之心,很支持他,並給了他十萬錢,滿足他的心願。
少年尋道 巧遇童顏老叟
唐玄宗天寶五年,段恝路過魏郡,暫住於客棧。在這兒,他遇到一位擁有「童顏」的老人。這位老人騎了一頭小毛驢,買了幾十斤藥材,全是關於養生辟穀之物。因藥材還沒買全,老人天天到街市上,向胡商打聽。
這位老人有些與眾不同,他不吃穀物。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眉毛、鬍鬚已經白得猶如霜雪,但他的臉色卻猶如桃花,白裡透紅,很是紅潤。儘管不吃食物,從老人的臉上完全看不出飢餓、營養不良的跡象。
或許,一心求道的段恝心有靈犀吧,看到老人的神態,知道他不同尋常。為表敬道之心,於是買了不少珍貴水果,美味的食物以及美酒等送給他。老人吃驚地說:「我只是山裡的普通野叟,為了買藥才來到這裡。我不想讓世人知道,你是怎麼察覺的呢?」
段恝回答,因為從小好靜,見到老人的舉止,心裡自然知道他是修道之人,所以願意和老人待在一起。老人聽了也很高興,於是和他開懷暢飲,一直喝到晚上,又同宿一起。
段恝為老人餞行,誠懇地祈求願隨老人一起同行,前往山中求道。圖為清 黃增《人物(一)冊.人物故事二》。(公有領域)
幾天之後,老人辦完事要離開。臨行之前,告訴段恝:「我姓孟,名期思,住在恆山,位於行唐縣西北九十里處。」
段恝為他餞行,誠懇地祈求願隨老人同行,前往山中求道。老人看他志向堅定,就答應了。但也提醒他,山裡生活異常艱苦,以前不少學道之人因忍受不了飢餓與寒冷,很多人半途而廢。
因山裡還住著德高望重的宿儒,孟先生需要先回去向其稟報,於是和段恝約定了時間,請他八月二十日到行唐縣來。並叮囑段恝前往孤姥莊,拜見莊裡的孤姥,並在那兒等著他。
拜道為師 只學《周易》
段恝如期而至,果然找到了孤姥莊。莊裡年邁的老婆婆見他年紀這麼小,就有求道的願望,非常讚賞他,並為他提供豐厚的飲食及所需物品。
當孟先生到來後,看到了段恝,說道:「沒想到你果真來了。」幾天之後,孟先生就帶著段恝進山了。
山路蜿蜒崎嶇,越走越艱險,越走越陡峭,周圍全是高山巨石,古藤青蔓。稍一不慎,就會跌入千仞谷底。他們走了六十里路,終於來到六位高德宿儒居住的地方。東西間的兩座屋室是六位先生住所。屋前的廊房下,擺放著幾個書架,收藏著兩三千卷書籍。還有上千石穀物,以及許許多多的藥物和數石美酒。
段恝先去拜見諸位先生。五天之後,孟先生叫他去拜見另一位老先生。但見老先生坐在繩床上,閉目參禪。段恝走上前恭敬地謁拜他。過了許久,老先生才睜開眼睛,得知他就是孟先生所說的年輕人。老先生覺得段恝不錯,就讓他做孟的弟子。
幾位先生閒暇時,常在石上下棋、飲酒。圖為明 方正陽《高士下棋》。(公有領域)
院子的西面臨近山澗,生長著十棵松樹,都是幾仞[1]高。松樹之下有一個巨大的磐石,可坐一百人。這塊磐石上刻著棋局,幾位先生閒暇時,常在石上下棋、飲酒。段恝是侍者,站在旁邊看他們下棋。只是他們的棋藝不很精湛,段恝就幫著出主意,教他們走棋。後來,先生們乾脆讓他坐下來,與他們博奕。這幾位老先生的棋藝都比不上他。
坐在繩床上的老先生得知幾位先生都不敵段的棋藝,於是叫段恝過來下棋。老先生一面下棋,一面笑著對段恝說:「你想學什麼技藝?」段恝還年輕,不知道求學方術,只是說願意學《周易》。老先生請孟先生教他《周易》。就這樣,段恝學了一年多的《周易》,而且越來越明白易理,善於占卜算卦,料事精準猶如神明。
一念思鄉 失去道緣
一轉眼四年過去了。即使同住在山上,段恝也僅僅看到那位老先生出門,不過五六次。儘管老先生不吃不喝,體態卻很豐腴,而容貌猶如童子一般。老先生多數時間都是閉目參禪,常年端坐在繩床上,正心參禪,一連二三百天都不出定,更別說走出屋室,欣賞山中景致了。
每次出定後,老先生或許喝一些藥汁。段恝也不知道那藥的名稱。一天,老先生忽然說:「我和南嶽諸葛仙家有約,現在必須去赴約了。」
段恝在山上住了很久,有一天忽然動了想家念頭,於是請求回家省親,並許諾會再回來。
孟先生憤怒地說:「回去就是回去了,還回來幹什麼!」他向老先生稟報此事。老先生知道段恝沒能堅持到底,也覺得遺憾,就讓他回去了。
一年之後,段恝返回山裡。但見屋室依舊,門窗封閉,卻不見一個人。他下山前去孤莊打探,老婆婆說:「幾位先生們已經一年沒來了。」因為一念思鄉,錯失道緣,段恝痛悔交加。
段恝還在山上時,曾問孟先生,那位老先生的姓名。孟先生取出《晉書.郗鑒傳》讓他讀,說:「你想知道老先生,他就是郗太尉[2]啊!」
注釋:
[1]仞:一個成年男子伸臂一尋即八尺長。周制一仞是八尺;漢制一仞為七尺。
[2]郗鑒:東晉輔國將軍,也是一位儒雅之士,很有聲望的輔政重臣。他一生歷仕晉元帝、晉明帝、晉成帝三朝,曾協助平定王敦之亂、蘇峻之亂。
事據《太平廣記》卷第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