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村賴景祿公祠
類別:古蹟 級別:縣(市)定古蹟 種類:祠堂
現況地址:彰化縣大村鄉南勢村南勢巷1號
指定理由:
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本建物具漳南平和系建築的特質,在移民建築研究譜系上有其意義。
2.各時代表現地方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木構架具平和地區移民營建特色。
3.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潛力者:具移民建築標本意義。
簡介:
位於大村鄉南勢村南勢巷1號的賴景祿公祠,即光裕堂,為賴景祿派下後人所建之宗祠。
賴景祿派下來臺後,在今日大村鄉、員林市一帶活動拓墾有成,後人為了感念祖先篳路藍縷之功,在濃厚的宗族觀念之下,興建宗祠作為凝聚族人的象徵,是漢人的傳統文化表現,對於宗族地位的穩固亦有重要影響。公祠最初由賴萬得、賴萬壽(萬青)、賴墨、賴西、賴府、賴察、賴何、賴存等人創建,並設置祭祀公業賴景祿,購置田產作為祭祝之用。據賴銘照編《賴氏族譜地公派下私譜》所紀載:光裕堂原先是在員林鎮北勢仔,光裕堂於昭和12年(西元1937年)時由居住於大村鄉大村村、南勢村、田洋村一帶景祿公派下後裔商討後,集資新建宗祠於南勢村現址。
依據日治時期土地臺帳,明治43年(西元1910年)時祭公業賴景祿的管理人登記為賴永,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因管理人賴永柏亡故而變更,從而選任賴松柏為管理人,大正6年(西元1917年)因管理人賴松柏亡故,而變更選任管理人為賴才。昭和7年(西元1932年)時祭祀公業管理人為賴賢,向地主賴坤、賴源透過買賣取得土地,以便興建今日之賴景祿公祠。
賴姓族人在燕霧大庄開發史上,耕耘的成果分佈為過溝、美港、擺塘、貢旗、大村、田洋、大橋等地。賴景祿後人定居於浮圳(南勢)、貢旗,設有賴景春公祠、環翠堂,賴景祿後人定居擺塘(含清代自然村擺塘莊、北勢仔)。賴景祿派下第十二世賴辰龍、震澤、宸貴、宸昭兄弟來臺開墾過溝莊,第十五世祖賴爾(光遠)生四子,長子第十六世賴新泰(和睦)清朝為例貢生、次子賴六秀(拱辰)、三子賴番治(秉彝)、四子賴良甲(恭智)四兄弟。為光宗耀祖,兄弟同心協力自創「四維堂」以期子孫以「禮、義、廉、恥」為家風,書香門第,光耀門楣。其中十六世賴新泰傳子賴萬壽(賴萬青)、賴良甲傳子賴西與賴存,三兄弟也是祭祀公業賴景祿創設人之三。
戰後,祭祀公業賴景祿為管理人賴真,賴真是創設人之一的賴墨次子賴新乞的長子,於民國46年(西元1957年)過世後,其次子賴炳煌曾經擔任過代管理人,至民國87年(西元1998年)祭祀公業賴景祿才選任管理人為賴豐秋、賴忠厚、賴炳文、賴炳意、賴天助、賴永祿、賴沃。民國103年(西元2014年)編列為縣定古蹟,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修復竣工,目前管理人為賴滄洲、賴金城。
(彰化縣文化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