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1-12-7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7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93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生活中認錯反省的對象
我們要如何在生活中進行反省、改進呢?除了在諸佛菩薩面前認錯懺悔,我們在任何團體機構、任何場所,對任何人士,只要自己有錯,就應該有反省認錯的擔當。無論是父母與子女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或是長官與下屬之間,「認錯」是沒有大小之分,只在於我們是否具有認錯的勇氣。能夠真誠的認錯,這世間也才能祥和歡喜。以下列舉幾則有關認錯、反省的對象與事例:
1.向諸佛菩薩認錯
經中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藉由禮拜諸佛,真誠的發露懺悔,能洗滌我們內心的汙垢,懺除往昔所造的惡業。
明朝的憨山大師,十二歲出家,十九歲受戒,當他受戒以後,背上卻長了嚴重的瘡,腫痛難忍,看遍了各地名醫,都束手無策。憨山大師心中知道這是宿世的冤業現前,於是恭敬的跪在佛前,心中默默的對諸佛發願:要以虔誠誦念十部《華嚴經》的功德,來懺悔宿世業障。果然,發願過後,原本背上無法醫治的瘡,就這麼不藥而癒。可見只要人有誠心,真心的認錯懺悔,一定會有所感應的!
2.向父母認錯
為人子女做錯事時,只要勇敢向父母認錯,跟爸爸媽媽說聲:「對不起,我下次不敢了!」一定可以獲得父母的原諒,並討得父母的歡心。向父母懺悔,也是對父母孝順的表現。除了向父母懺悔認錯,我們還可以向父母懺悔自己學習不夠努力,學業沒有進步;向父母懺悔自己不夠勇猛精進,事業發展不夠;向父母懺悔自己不夠孝順,對家人的關懷不夠,對社會大眾沒有更多的奉獻幫助。如此,懂得反省認錯,自己也才會更進步!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包容、寬大的,只要我們能夠認錯、改進,父母不僅不會為難我們,還會給予我們更大的支持。
3.向子女認錯
為人父母,有時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卻為了維護父母的尊嚴,不肯向子女認錯。其實,父母認錯的行為,正可以體現出負責任的態度,讓孩子知道勇於承認錯誤,是正常且正確的行為。認錯不會少了些什麼,反而更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諒解。此外,父母如果覺得自己對子女的養育照顧不夠,對他們的呵護關愛不足,而時常心存一份愧疚,希望能再為兒女多做些什麼,這樣時時為孩子著想的父母,一定是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
4.向配偶認錯
夫妻之間也要常常互相認錯。我曾說過夫妻相處就像跳探戈,你進一步,我退一步;我進一步,你退一步。做丈夫的經常向妻子說:「太太,實在很抱歉,我不能發大財,沒辦法讓你過著舒服的好日子,多年來讓你吃苦、受委屈了。」或者向妻子說:「太太,我很對不起你,過去這段時間,我喜歡抽菸喝酒,生活作息不正常,請你原諒我。」只要當面向妻子認錯懺悔,賢慧的妻子一定會諒解,並且更加的敬重丈夫。
同樣的,妻子也向丈夫認錯:「我不是一個賢妻良母,家裡整理得不好,也不擅長教育兒女,我對家庭貢獻很少,承蒙你從來不嫌棄,還給我這麼多的愛護包容。」如果經常向丈夫認錯道歉,必定能獲得丈夫的憐愛。夫妻相處,時常互相學習認錯,家庭生活一定會更加美滿。
5.向部屬認錯
許多人不肯認錯,凡事都覺得是別人的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其實不認錯就是一個錯。認錯反省,是求進步很重要的精神。做領導的人要常常思考自己有沒有愛護部下,有沒有幫忙部屬解決他的問題,有沒有讓部屬發揮所長,有沒有滿足部屬的需求。為人主管要是能常常自省,團隊一定可以凝聚共識的。
佛光山開山以來,我一直提倡僧團要能民主,效法佛陀時代的三番羯磨,接受各種不同的意見。因此,在佛光山開會的時候,難免有一些徒眾的意見與我不同,但只要合理,我馬上自我修正、從善如流的接納,做一個領導者如果常常顧及自己的面子,死不認錯,不能包容萬有,傾聽各方意見,久而久之,上焉者不敢違抗,只會唯唯諾諾,沒有深思遠慮;下焉者遵循效法,只知指責別人,不能檢討自己。這樣一來,任何的團體公司都不能有所突破創新,以及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6.向善知識認錯
良師益友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善知識能幫助我們修正自己的行為,使自己增益,更有智慧。不過,我們常犯了「聞善言不著意」的毛病,漫不經心,將善知識的諄諄教誨當作是馬耳東風,沒有真正地去思惟、奉行。因此我們要時時反省自己,是不是愧對善知識,讓善知識失望,有沒有用心學習,並且實踐在生活之中。只要經常抱持著反省的心,處處用心、留心,人生何愁不能成功呢?
7.向社會大眾認錯
孟子說:「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我們每天生活所需的物品,都是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努力。社會就像一個龐大運轉的機器,無論是勞心者或勞力者,每個角色都一樣重要,沒有尊卑貴賤、高低輕重之分。我們要經常想到自己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有這樣的懺悔心,自然就能盡心盡責,忠於職守,人人珍惜社會資源,我們的社會才會溫馨祥和,國家才能更進步發展。
8.向信徒認錯
出家人對信徒也要有懺悔心,要覺得我沒有全力為大眾解除疑難,沒有為大眾度化災厄,實在愧對三寶與信徒,往後要更加好好用心,多做一些弘法利生的事業。信徒來寺院禮佛都會在功德箱添油香,我也常常勉勵出家的徒眾,我們也要為信徒添油香,為大家服務奉獻,為信徒開示佛法,這些都是為信徒添油香,讓親近三寶的信徒,日日在佛法的歡喜裡提升自我。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