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1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眾人皆道佛教消極?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暢飲達人勳章 西方宗教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4-4-11 18:58:42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眾人皆道佛教消極?

有些人認為佛教都是經歷過人生滄桑、嚐遍苦難後的人,才會決心信仰的宗教,因為佛教教義中的「苦、空、無我」等概念,皆被世人認知為消極、負面,一味苦,使世人對佛教產生一種悲觀的印象。然而,筆者認為這種想法乃對佛教未有盡然的了解。如果大眾能夠稍為關注佛教大乘修行、人間菩薩的善舉,不難發現佛教與其他宗教一樣,都是一種有活力、積極進步的信仰。下文將會從大乘菩薩的修行發心和修行方法角度,稍窺佛教正向活力的一面。

大乘菩薩修行的第一步,必須發菩提心,而菩提心正是自度度他的積極宏願,推動菩薩不厭世間諸苦,恆住娑婆度生。根據《佛光大辭典》:「大乘菩薩最初必須發起大心,稱為發菩提心」及「四弘誓願」中的「眾生無邊誓願度」,反映菩薩修行的目標,除了自證無上正等正覺外,更要使無量眾生解脫生死,到達涅槃彼岸,可見其大悲精神。可惜,世人一看到「悲」字,往往就會判定其為極負面的意思,如悲慘、悲劇等,作為佛教菩薩正要具大悲心,這樣字面的意思使不了解佛教教義的人,便以此誤以為菩薩行應是苦差,「信佛真苦!」佛教的大悲精神與大慈並駕齊驅,使到菩薩能夠無畏生死、不懼度生之艱鉅,以此二心為動力利他。大悲乃菩薩憐憫眾生,視眾生之諸苦為己苦,願盡所能拔其苦;眾生浸於苦海無得恆樂,菩薩不忍而與樂眾生,教導出離苦海之法。此二心使到菩薩修行更貼近世情,亦側證菩薩乃自信、正向能量充沛,才能夠自度度他。曾經聽過一句話,幫助別人之心如同斟滿之水杯,能將正面樂觀之水予有需要之人,若自身之杯只得少許,怎能自度度他呢?菩薩發菩提心,為成就大菩提,當中除了慈悲外,更要有「捨」,不捨一個眾生不得解脫,若菩薩如世人所道悲觀、消極,大抵只會自度速離生死苦海,將阿羅漢的無餘涅槃視為最終歸宿,這樣的話,如何能夠恆住世間以作有情的良師益友?由此,從菩薩的發心可知,大乘修行者都具有正向、自信、積極的信念,堅定「眾生無邊誓願度」的決心。

大乘菩薩修行方法亦見其積極,直面諸苦,毫不懼怕、逃避,誓與無邊眾生並肩同行斷煩惱、去三毒,證菩提。大乘修行者所修六度、四攝、四無量心等,皆見其為積極入世地化度眾生,而非厭倦有情、退失勇猛心。六波羅蜜多中的布施、持戒、忍辱、般若等、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及四無量心的慈悲喜捨,均是菩薩實踐其誓願的行動,即使有情三毒熾盛、根深柢固的煩惱,菩薩都常伴眾生面對、共同解決、引導他們信仰、皈依、修行。若然消極、負面地面對世間諸苦,相信菩薩亦成獨了漢,尋求自身之滅度,而非以「捨」心度盡無邊眾生。如正地藏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如非有大正向、大正念、大智慧、大慈悲、大捨心、大平等,怎可能如此勇敢、積極地下決心度惡趣眾生,此艱困程度比一般眾生更甚。透過菩薩之修行,勇猛無懼的背後應是積極、正信的推動,堅信大乘佛教的教義,才如此堅定地修行。當中的積極有相應的般若智慧支撐,非盲目地「人為我為」或者過分樂觀、自視高。菩薩以般若智慧,深明教義,堅定發心,不倦修行實踐,可謂啟發我們,又為我們樹立正面、積極的利他榜樣。

筆者身邊信仰佛教或者相信佛所說的因果之道、修行之道,亦非世俗眼中的「飽歷桑田」之輩,亦知道有許多同修因大乘教義而改變人生,變得更加積極、更加正面。假如佛說無常只有一面倒的苦,那麼佛說此世間苦的目的何在?正因為無常,我們能夠改變生命,從生死流轉的苦海,仍可通過發心修行,而到達脫解煩惱的彼岸。所以,眾人皆道佛教消極,我謂只因未入其中了解之。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曾有版管責冰至,文章轉貼沒啥用,每發一文俱心虛,更看勳章為壓力。唯見高管滿勳章,原來意指是他人。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1 04:2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