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4-11-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526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658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仙人之丹道真訣,元炁盈虧乃丹道也!
一、元炁與道
元炁,即元始祖炁,又名先天真一之炁(先天一炁),在道家世界觀裡,是生化萬物的根本。
道家認為,天地萬物皆是元炁所化,此元炁則是大道所化。
譚峭《化書》云:“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炁,炁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炁,炁化神,神化虛,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養炁,忘炁以養神,忘神以養虛。虛實相通,是謂大同。”
蓋後世丹道之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等理論,皆從此而來。
道,作為道家或道教哲學的最高範疇,歷來諸家都說其性質是無名(無法用語言描述)、無形(無具體形象可捉摸)、無為(無主觀意志),這三個特點又被概括為虛、空、無,其中虛常常被作為道的代名詞,所以《化書》的道化過程,從虛開始。
成玄英《老子義疏》云:“夫道者何也?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
這裡,把道的概念從四個方面展開,所謂虛無之系,是解釋道的基本性質;所謂造化之根,是以道為萬物運動變化的根本規律;所謂神明之本,是把道作為一切神明的本質,諸神皆是道在不同層面的化身;所謂天地之源,是從宇宙生成的角度,以道為生成萬物的元炁。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元炁是道的直接派生物,是無形之道與有形萬物之間的過渡階段,或者說“大道為體、元炁為用”。
劉一明《修真後辨•先天真一之炁》云:先天之炁,為生物之祖炁,乃自虛無中來,為萬象之主,天地之宗。無形無象,無聲無臭,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然雖無形而能生形,無象而能生象……
夫先天真一之氣,是混元祖氣,生天生地生人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動靜如一,陰陽混成。
其《周易闡真》又云:“太極者,萬化之根本,生物之祖炁……”
但此虛無太極,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點生機藏焉。此機名曰先天真一之炁,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虛無中含此一炁,不有不無,非色非空,活活潑潑的,萬象變動於此而出矣。
這裡,把元炁解釋為生機,是萬物變化的總動力,在宇宙本體論的層面,道家這個炁本論的觀點,可與佛家的心本論相參證。佛家言心之本質是明覺,則心之明覺與炁之生機,或可互通互補。
二、元炁與人
人為萬物之靈,人亦是元炁所化,人之生老病死皆由元炁之盈虧變化而主宰。
《化書》云:“虛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複化為虛,虛複化為神,神複化為炁,炁複化為物。化化不間,由環之無窮。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達此理者虛而乳之,神可以不化,形可以不生。”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提出了著名的“男八女七”的人類生命週期律,即男性的成長週期是八,也就是每八年為一階段,有一次顯著變化;女性的生命週期數是七,每七年為一階段,有一次顯著變化。28歲和32歲,分別是女性和男性的生命巔峰階段(最強壯)。
而道家則用易經十二辟卦的陰陽消長規律,來解釋人類生命的元炁盈虧。
按道家的說法,人在胞胎之中,即含有天地虛空所賦予的一點元始祖炁(劉一明《象言破疑》云“男女陰陽二炁交感之時,杳冥之中有一點生機自虛無中來,所謂先天真一之祖炁者是也”),然後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吸收天地之正炁,男性每32個月增長元炁六十四銖(古重量單位,24銖折合16兩制的一兩),直至16歲盈滿;女性每28個月增長元炁六十四銖,直至14歲盈滿(自古丹書只言男性規律不談女性規律,此女性週期乃我派之獨家理論)。
在此過程中,共採取天地正炁360銖,再加上胞胎中帶來的元始祖炁24銖,共得384銖,是為天賦1斤16兩之正數,合于易經64卦384爻數,以全周天之造化。此後,男性每96個月消耗元炁64銖,直至64歲耗盡元炁;女性每84個月消耗元炁64銖,直至49歲耗盡元炁。
先天元炁耗盡之後,若無道家明師指點補虧復壯之法,雖然仍有餘年可享,但僅僅是依賴水穀之精(食物營養)而養後天之炁,缺乏生命的原始動力,體衰不振,難有高夀,更不談超出造化之事。若得道家真訣而勤於修煉,時時采藥栽接(取天地正炁補我元炁),則陰極而生陽,返老而復壯。
綜觀以上論述,道家所言之生命週期與醫家顯然不同,醫家著眼於人體器官之強壯,故曰男女的巔峰期分別在32與28歲,道家著眼於人體元炁之盈虧,故曰男女的盈滿期分別在16與14歲。
人類生命的本質特點之一,是通過陰陽異性交合而繁衍後代,生殖能力實與生命力息息相關,男16歲元精漏,至64歲而絕,女14歲天癸至,至49歲而絕,此即元炁盈虧所致。
從人之發育到最後終老來看,元炁足則體壯,元炁虧則體虛,元炁實為支撐生命存在的最大支柱、衡量生命品質的最終指標。
三、元炁與丹道
人一生之元炁盈虧的規律和過程,是道家對生命科學的重要認識,而生命隨元炁耗散而流逝,誠然使人觸目驚心。
元炁耗散的途徑是多方面的,概括言之不過“上溢下漏”。上溢是指精神上的消耗、感官上的過度享受,即《道德經》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下漏,則是指損耗人體生殖細胞,這是消耗元炁最主要的途徑。
故呂洞賓有詩云:“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
元炁既存在耗散現象,也自有補養之法,只不過並非食物營養品所能補之。薛道光云“竹破須還竹補,人衰須假鉛全”,這裡的鉛乃是內丹隱語,就是指元炁。
人體元炁損耗,只能用同類的元炁來補充,乃至要進一步逆轉造化而返老復壯,也在於積累元炁,正如《黃庭經》所說“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炁以為真”。其系統的修煉方法,就是道家自古秘傳的丹道之學。
丹道之學博大精深,非只一類,然而其中最上乘者,乃是直接採取宇宙先天一炁的所謂上品丹法。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