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12-26
- 最後登錄
- 2025-1-1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33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38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寺院興學
民國初年,佛教曾經發生過一次重大的災難,就是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及部分文人學者,如邰爽秋等人,他們倡議發起「廟產興學」運動。理由是,寺廟的產業來自於十方,而那些莊嚴堂皇的寺廟裡面,卻只住著幾個出家人,只提供給少數人在裡面養老。對此,大家自然感到不平。所幸後來有一些護持者出面維護,總算把這一場災難給平息過去了。但是,今日我們佛教的出家人,大家不能沒有憂患意識,否則這種災難還是會再次發生的。
首先,我們不要認為把寺廟的產業拿出來興辦教育,那麼佛教不就損失、不就什麼都沒有了嗎?其實,對於這個提議,佛教界也不要一味的反對。一來,我們要認清時代的潮流;再者,就是要思考我們本身這樣的行事對嗎?你對龐大的廟產,都沒有把它加以正當使用,不能讓它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利益,你說那些文人學者,或是有思想的人,怎麼可能不動腦筋,怎麼不會想著要把廟產拿來興學呢?
其實,寺廟本來就是一所學校,寺廟本來就是一個教育基地,它是屬於社會教育的一部分。甚至我也曾經說過,寺廟是一所因果法庭,是善友往來的聚會處,是購買心靈法寶的百貨公司,是人生的加油站,更是一所成聖成賢的學校,它對於人心的安定及智慧的增長,都有很大的助益。
只不過佛教對社會的這許多貢獻,並不是那麼的具體可見,所以對於過去社會人士提議「廟產興學」,現在不如我們自己來發起「寺院興學」運動,我們把佛教跟學校教育結合,讓寺院除了本身已有的功能以外,也把寺院做成是一個社會教育的基地,對人民實行兒童的教育、婦女的教育、社會的教育,甚至成為正式的學校,讓佛教具備教育的功能,如此還怕沒有信徒,還怕有人要反對嗎?
如果我們沒有這樣的憂患意識,現在百萬的僧侶住在寺廟裡無所事事,廟產興學的災難還是有可能再一次發生。所以佛教徒本身要有警覺性,我們要讓所有的出家人都是老師,住持就是校長,佛法就是我們的教材,寺院就是我們的學校。
我們住在寺院裡面,就要實行教化,不是只招募信徒來出功德、禮拜,求佛保佑。求佛保佑的階段,這種過程應該不容存在了,現在應該要回復到,佛弟子們都不是以佛為依附,而是依法來修持、行道。因此,我們要把寺院作為弘揚佛法、作為傳道的場所,作為教化社會的一個學校,每一個出家人都要訓練自己做校長、做教師,發心弘揚佛教,如此還怕不受社會的尊重嗎?
總之,對於「寺院興學」,我們佛教徒自己應該要有這樣的覺悟,這是未來讓佛教長遠流傳,讓佛教能夠興隆發展的必要、可行之道。
(星雲大師全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