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4-12-22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280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18091
- 相冊
- 1
- 日誌
- 12
狀態︰
離線
|
四川保路風潮作為導火線
1911年5月,清朝公布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佔9位,其中有7位是皇族,而漢族只有4位,被時人譏爲皇族內閣。此事引發立憲派和一些知識青年對清朝政府的不滿,有部分青年參加了革命黨。為鞏固政權,清朝政府積極爭取外國的支持,於是將已屬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路權收歸國有,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伺機向英、德、法、每四國銀行團借債修路,川漢鐵爲抵押品之一,此事傳開,引起廣大民眾反彈,掀起了保路運動,尤以四川最為激烈。四川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以「破約保路」爲宗旨,參加者眾。清政府開始調派四川及湖北軍隊,前往四川鎮壓。由於清朝軍隊移調,因此給湖北武漢一帶準備起義的革命黨人一個大好機會。
武昌起義 各省響應
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發爆炸,起義的文告及革命黨人名册都被搜去,湖廣總督瑞澄下令抓捕革命黨人,情況危急。革命黨原本決定於10月9日晚上12時發動起義,但城內戒備森嚴,革命黨人彼此無法取得聯繫,因此計劃流產。到了10月10日,武昌城裡滿城流言,人心惶惶。革命黨人熊秉坤首先發難,打出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武昌起義於是全面展開。革命黨以吳兆麟爲臨時總指揮,成功的攻取楚望台軍械所,得到數萬支步槍、數十門大炮、數十萬發子彈,這些軍械爲武昌起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駐守武昌城外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爲號,發動起義,一起向楚望台匯集。武昌城內、城外各路革命黨人也聞訊紛紛趕來,加入起義,總計約三千多人。之後,革命黨人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第八鎮司令部。由於缺乏有力的指揮與統籌,再加上兵源不足,革命黨遭受挫敗。後來,革命黨再次發動攻勢,終於能夠衝破敵人防線,大炮轟擊取得優勢。
清朝湖廣總督瑞澄見勢不妙,毀損督署後牆,坐船從長江遁走,只剩第八鎮統制張彪艱苦奮戰。革命黨人經過辛苦的攻戰之後,終於佔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掌控了整個武昌的局勢。
大清結束 中華民國誕生
其他地方的革命黨人,知道武昌成功之後,紛紛效尤。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10月12日也成功攻取漢陽和漢口。革命黨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的軍政府馬上成立,推黎元洪為都督,並改國號爲中華民國,並且號召中國各省起來響應推翻滿清。短短兩個月內,廣東、湖南等十三個省,先後宣布脫離清朝政府,宣布獨立,滿清王朝大勢已去。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誕生,孫中山先生被推爲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朝在溥儀皇帝退位之後,正式宣告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