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2-16
- 最後登錄
- 2025-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254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869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究竟何為“道”?你能說清楚這個問題嗎?
何為道?這大概是自從道祖以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最說不清楚的一個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段作者的感悟,同時也給出自己的一段評價,希望能幫助大家引起一些真正意義上的思考。
最近收到一篇投稿,在闡述究竟何為“道”的問題,作者提到,在跟著一位講授易學的老師學習後,明白道本是自然的,只要我們人能夠按照自然而然的方式、按照我們既定的社會規則去生活,這本就是合道的,因此,作者提出,道就是我們的生活,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了,就是在修道。
其實,我們對“道”的理解,可謂是眾說紛紜,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道”,究竟誰是真道、誰是假道,這可不是用幾個“自以為是”的標準就能判斷的,區別道,並不是在於形式上的對錯,而是要看其是不是符合當下,這個時代的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是不是對大眾的生活有著積極的引導意義。
不論是積極進取、還是順其自然,不論是精神上的鼓舞、還是生活上的放鬆,可以說都是“道”,祖師說,不可以說這個是道那個不是道,也不可以說我是道你不是道,因為我們一旦產生了界定的標準,其實都是把道主觀上狹隘化了,試問,難道和我們不一樣的存在,就不是道的體現了嗎?實則,那只不過是和我們的道表現方式不同罷了。
也有人說,道晦難懂,有的祖師說,大道杳杳冥冥不可捉摸,聽到這句話後,又把一些人給難住了,既然道不能把握、捉摸、言說,那我們追求道豈不是一點也不能入手了嗎?有這個思想的人,只能說他是隱隱約約觸摸到了道的邊緣,卻遠遠還沒有跨進道的門檻,如果道真的無法把握,那麼,我們的教化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把握道的方式,也正在我們日常的教化中。
就像是我們看到的自然現象,太陽東升西落,花草春生夏長,生物有出生有死亡,人類社會也有夫婦倫理等等(注意哦,這並不是儒的色彩),道在我們認識的事物上,其實就是以一種規則體系來體現的。
就像是我們要孝順父母,我們的兒孫以後也會孝順我們,這樣一代代傳承下去,它既是文明的延續,也是道生生不息的表現,道不會單獨存在,乃是要依靠著萬事萬物的表現而存在,道生萬物,又在萬物之中,講的就是這個理。
道生萬物,也並不是化生為萬物之後就不管不顧了,而是還給萬物樹立了其能夠自我生化的法則,其核心點在於“平衡”與“和諧”兩個詞。
因為平衡了萬物的關係,所以才最終得到了萬物間的和諧關係,在道的統攝下,平衡的手段和和諧的目標是合二為一的。明白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道之為用的意義是什麼了。
而“道”是什麼?這根底上是一個可說又不能說清楚的問題。之所以講可說,是既然存在“道”這個事物(暫且稱為事物吧),一定是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瞭解和認識的。
而講它不可說、不能說、說不明白,則是我們以人的主觀視角去體認道,也只不過是在最大程度上認識到了道在於人的認知範圍內的部分,我們所講述的,充其量不過是道的一個點或者一個面而已。
但這其實也帶來了一個悖論:既然我們無法講明白根底上的大道,那麼我們修道有什麼意義呢?如果連道究竟是什麼都無法說清楚,又要從什麼地方入手去修道呢?
這個問題看似是一種刁鑽的角度,實則是忽略了人也做為道的體現之一的現實。
在修道的過程中,我們既是道的體現者,又是道的追求者,同時也是認知“道”的樞機,而我們所追求的道,雖然是形而上的,是在那個清虛寂寥的世界中存在的,但它也不能只在那個世界存在,而與我們的現實世界隔離,因為道不只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也是指導我們現實生活的具體法則。
相比之下,人,是形而下的存在,我們所有的入手法門也必然是從形而下的現實入手,因此,修道的目的固然是對清虛至道的相合,但修道的手段也一定是對現實生活中的煉養。
正如上面作者所講,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不需要去盲目地思考道究竟是什麼,因為它就是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人和事,是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做人的法則。
當我們談論修道的時候,卻把修道的主體——人的本性,視而不見了,那就會很容易陷入一種盲目的、不可知的範疇中,最終卻反倒讓最為現實的人生,失去了追求的價值和精進的意義。如此,反倒是得不償失了。
我們常講,道在人間,道在生活,就是以上的意義。
但反過來講,如果僅僅只是強調生活中的道,少卻了對絕對理想的大道的追求後,這又是對道的降級,同樣是不可取的。道在清虛與現實中,不偏不離,真正需要平衡的卻是修道的自己了。
那麼,你的道在哪裡呢?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