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48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莊子:凡事該放的放、該忘的忘,你才能身心通暢,逍遙自在!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1-31 01:13:47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莊子:凡事該放的放、該忘的忘,你才能身心通暢,逍遙自在!

作家陳靜若在談到莊子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用一個字來概括莊子哲學,那就是“忘”。

《莊子》一書中,“忘”字共出現八十七處。

在莊子看來,只有忘外物、忘死生、忘自我,人才能達到自由超越的境界,人生在世,那些瑣事的牽絆,物欲的糾纏,塵世的煩惱,就像藤蔓將你我牢牢捆住。
若是太過執著,大事小事全放在心裡,你只能越活越累;懂得釋然,掃除了一切無謂的負累,那些糾紛與煩惱自然也就隨之消散。

凡事該放的放、該忘的忘,你才能身心通暢,活得逍遙自在。


一、忘外物,是一種清醒

《莊子•逍遙遊》裡說:“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對物質的渴求是人的本能,可若時刻惦記著外物,讓欲望超出限度,你就只能走向迷失,陷入痛苦中。

人這一生,其實所需甚少,忘掉物欲的誘惑,過簡單的生活,才能獲得身心的解脫。

莊子一輩子都過著清心寡欲的日子,一度只靠編草鞋為生,其實憑藉淵博的學識,他想要獲取財富和功名,就如探囊取物一樣容易。

楚威王就曾派人攜厚禮請他去做相國,被他斷然拒絕,他寧願住在草廬裡,穿著有補丁的衣服,也不願用世俗的物欲拖垮自己,沒有了物質的束縛與羈絆,他才能活得超脫而自在。

正如莊子所說:“物物而不物於物。”

意思是說,人應該駕馭外物,而不應被外物所奴役。

明代文人黃宗羲說:“少欲覺身輕。”

其實世間之物千千萬,過度追求物質,不斷撐大欲望,只會讓自己迷失其中,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把物質看得越重,內心的世界就越荒蕪。

多給欲望做減法,就是在給精神做加法,學會忘掉貪念,降低需求,物質簡單了,你的生活自然也能舒心愜意。


二、忘憂慮,是一種智慧

《莊子•達生》裡記載,有次齊桓公乘坐馬車去山林打獵。

途中,他突然感覺眼前一花,好像有什麼東西閃過。

他以為遇見了鬼,非常恐懼,連忙讓車停下來,然後問旁邊的管仲:“仲父,你剛有看到奇怪的東西嗎?”

管仲搖了搖頭說:“哪有東西,我什麼都沒看見。”

聽了這話,齊桓公更加深信自己遇見了邪祟,不然為何他人見不到,自己卻看見了呢?回到宮中後,他越想越不安,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很快就病倒了。

莊子說:“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

外在的痛苦來自刑罰,內在的痛苦,則源自內心的衝突,過多的思慮,就是在加劇你的內在衝突,讓你的心神不堪重負,給你帶來痛苦。

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鏡花緣》中描繪了一個叫伯慮的國家。

伯慮國的老百姓,平日裡喜歡杞人憂天,他們總是擔心人在夜裡一旦睡熟,就再也醒不過來了,於是一到晚上,他們就開始提心吊膽,並且強忍著困意,不敢讓自己睡死過去。

所以伯慮國的人,從出生起便沒睡過一天好覺,沒享受過一天好日子,由於憂慮過度,再加上長期睡眠不足,伯慮人一般活不過四十歲。

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總是疑神疑鬼,為臆想出來的事憂慮,結果徒然折磨自己。

老話說得好: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

人活著不過數十載光陰,若時時憂心忡忡,事事耿耿於懷,就如同給自己套上一副枷鎖,與其在過度思慮中消耗自己,不妨把心放寬點,把事看淡些。

正所謂,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學會忘掉憂慮,凡事不糾結、不掛念,你的一切內耗與不安,都會得到治癒。


三、忘得失,是一種境界

《莊子》裡有楚國大臣孫叔敖的故事。

春秋時期,孫叔敖曾經三次出任宰相,可他臉上卻從不見任何喜色,他也曾三次遭到罷免,但也從不見有任何憤懣。

好友肩吾對此十分不解,就問孫叔敖:您三次上任,又三次罷黜,難道一點都不在意嗎?

孫叔敖笑了笑,回答說:“該來的不必推辭,該離去的挽回不了,得與失豈能自己掌控,何必糾結呢?”

肩吾聽後,大為嘆服,生活本就不能處處由人,得失亦難量。

患得患失的人,難免糾結苦惱;忘掉得失,不在乎失去,就沒有什麼能擾亂你的內心。

唐高宗在位時期,吏部尚書盧承慶,負責朝廷內外官吏的稽查考核工作,當時有位轉運使,在督運朝廷物資時,因途中船隻遭遇風浪,損失了若乾糧米。

盧承慶給他考評批示為“臨運損糧,考中下”。看到考評,這位官吏很平靜,沒說什麼就轉身告退了。

盧承慶很驚訝,要知道,考核的等級與升遷、俸祿是直接掛鉤的,細細思量一番,他覺得此人很有雅量,於是將考績改注為“非力所及,考中中”。

不料,這位官吏知道後,仍如上次那樣,一臉淡定,盧承慶對此非常欣賞,最後便將其考績改為“寵辱不驚,考中上”。

無論是幸與不幸,這個官員始終坦然自若,展現出一種超然的境界。

很認同一句話:能折磨你的,無非是你在乎的;能困擾你的,無非是你計較的。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和失去的旅程。

很多事你看得越重,就像往背包裡放石頭,越攢越沉,最終會壓垮自己,面對現實中的得失盈虧,最好的態度就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擁有時不必得意,失去了也不必沮喪,忘掉得失,凡事都能以平常心接受和放棄,生活自然也就少些糾結,多些灑脫。


《莊子•達生》裡有這樣一句話:“忘足,履之適也;忘要(腰),帶之適也;知忘,心之適也。是非”

意思是,忘記腳的大小,什麼鞋子都合適;忘記腰的粗細,什麼帶子都合適;忘記是非,心靈就永遠安適平和。

人想要活得通透,就必須懂得忘記,做到心懷豁達,看淡一切,學會精簡欲望,減少思慮,放下得失。

看淡身外物,放下功利心,忘記該忘記的,你才能卸下精神負累,活得無拘無束。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3 15:2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