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2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白話佛法》理解佛性才能得到慈悲 [複製連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5-2-10 03:13:29 |只看該作者 |正序瀏覽 | x 1
(一)
今天繼續跟大家説一個人開悟的問題。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學佛學了半天,最後要想得到的是開悟。開悟是什麼?就是明白,做什麼事情都不明白,這個人就叫不開悟。你到底想爲了什麼去做?爲了什麼去修?爲了什麼去學?你想明白了這個方向,你這個人就開悟了。爲什麼要讀大學?爲什麼要讀書?就是爲了今後將來,有的人是爲了有文化、有知識,有的人是爲了以後找工作,有的人是爲了自己有個學位,那麼,你有了這個目的,你才會明白,明白了之後,你才能開悟。

你們現在跟着師父修學佛法,你們到底明白了什麼呢?如果你們是爲了私利而來,那麼就是不明白、不開悟。如果你們爲了名,這裡沒有名,爲了利,這裡沒有利,所以不能爲名爲利來學佛。一個人一旦爲名爲利來學佛,這個人就屬於不開悟。

我們學佛想開悟,不單單是從佛理上,也不單是從實踐中來開悟。很多人以爲開悟就是看了一本書,我看明白了,我開悟了,有些人則以爲開悟是通過學佛的實踐。實際上,我們學佛人要將佛理和實踐、實修合二爲一,就是説,你學的佛法一定要在行爲當中、在思維當中體現出來。你今天看了再多的佛教書,你做出來的事情不像菩薩,那你的這些佛教書就是白看了。如果你今天做的行爲不像佛,不像菩薩,那你就是沒有做好、沒有學好佛理。所以,要將佛法的理論和實踐融入到你的心中,兩個都到了你的心中,你才能開悟。


(二)
佛理是自我印証的依據。也就是説,你學了佛法之後,你要用在自己的心裡。舉個簡單例子,師父叫你們忍辱精進,如果你今天想吵架了,你硬把它忍下去了,那麼你就印証了佛法,菩薩叫我們要忍辱,我今天忍辱了,我不吵架了,那麼這個災和難就消除了,家裡的矛盾就消除了,你從心裡就印証了菩薩講的是對的。菩薩叫我們要忍辱,都是一家人,爲什麼要爭吵?這叫印証。那麼有依據了,因爲我學了佛法,我懂得了這個佛理。

所以,學佛不是單單將佛的知識的積累,如果單單是學佛的知識的積累,那大不了這個人是佛學家,這個人是哲學家,這個人是佛學院畢業的,那是一種佛學的知識的積累,沒有從自己的身體上、行爲上去印証,這個就是人家説的,你佛法學得再好,你做出來的事情不如理、不如法,你就是沒有學好佛法,大家要明白這個道理。

實修,實際上是得到佛力的加持,自我了悟。什麼叫實修呢?就是實實在在地修,不是假的。我今天來到了這裡,我就實實在在的,我不騙天、我不騙地,我對得起菩薩,對得起師父,對得起良心。我沒有假的,我是真心真意地弘法,我是真心真意地在改正自己的錯誤,我不是爲了做給某個人看的,我也不是到這裡來作秀的,要明白這些道理,這樣的話,你就會得到佛力的加持。佛菩薩給你力量的加持,你自我了悟,所以,有很多法師就叫“了悟禪師”,就是我自己明白開悟了,了悟了。

你了悟了,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開悟了,實際上,你就是一種提昇,是不是這樣?對這件事情沒有明白之前,你是糊塗的,你是沒有智慧的,所以,你不能開悟,你的境界就不能提昇。


(三)
師父天天跟你們講,不要去爭,不要去鬥,爭鬥永無止境,隻有化解才會解決問題。實實在在地生活,不跟人家去爭,不跟人家去吵,你的境界就提昇了,因爲人的境界提昇之後就會産生理解。理解是什麼?理解萬歲,當你對對方理解的時候,你的佛性就無所不在了。不懂得佛性的人,是沒有慈悲心的。

我們本性當中最偉大的一個元素,就是慈悲。什麼叫佛在心中啊?因爲佛就是最慈悲的,你説佛在你心中,而你做出來的事情全部都是不慈悲的,你説你怎麼能夠得到佛性和理解佛性呢?今天我們所有做的事情,實際上都是因爲我們不了解對方,不理解對方。

要理解佛性無所不在啊。你不信佛,那麼你的佛性在哪裡呢?你首先要相信佛的存在,這樣你信佛,你就有佛性。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你信佛了,佛性存在;就是今天你又不信佛,那佛性也是存在的,隻不過你沒有看見而已。

這就是人的本性和良心,人必須要有良心,才能做事情,人必須要有慈悲心,才能分析事物。當一個人想分析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他沒有慈悲心,他是不能分析任何事情的。所以,當你們在講一個事情的時候,你們先想一想,你慈悲了嗎?每個人的佛性是你信也存在,你不信也存在,這就叫無得無失。我們沒有損失什麼,我們本來就有的,無得亦無失,我們沒有得到,我們也沒有失去什麼。


(四)
生命的終點是永恆的。當這個人肉身死了但他的靈魂其實沒有死,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這就叫永恆。大家能夠經常想起他來,這個人就是永恆地活着。一個人即便活着,但是大家恨他,大家都把他忘記了,這個人還不如死了呢。每個人的精神永遠活在這個世界上,他的精神、他的生命、他的靈性的生命,就是永恆的,他沒有死,就像在我們身邊一樣。生是永恆,死也是永恆,生出來他就是永遠永遠地下去,死了也是永遠永遠地下去。師父説的“下去”是指一直延續下去,不是往地下去。既然生是永恆,死也是永恆的,何來生死啊?哪裡來的生死啊?人活着,有時候做出來的事情像死人一樣,很多人活着永遠被人家愛戴,死後還被人家愛戴,這個人的生命就在延續,就是永恆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講,實際上,他的生命就在延續,爲什麼?兩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爲什麼今天還被人家讚頌着?他流傳下來的經典還被大家廣泛學習着?因爲他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所以,他的生命是永恆的。實際上,孔老夫子現在在天上,也是一個很大的菩薩,他雖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在天上,他照樣是永恆地活着,所以,何來生死?


摘自《白話佛法》第六冊37.理解佛性才能得到慈悲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2-24 20:3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