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5-30
- 最後登錄
- 2025-8-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121
- 閱讀權限
- 110
- 文章
- 124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寒冰神話 於 2025-8-11 19:17 編輯
巴基斯坦 大陸地區 製造的「漢戈爾」級潛艦在印度尖端反潛戰優勢下,面臨過早淘汰的風險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大陸地區 的「漢戈爾 / Hangor-class」級潛艦
在印度強大的 反潛戰 (Anti-submarine warfare , ASW) 能力面前面臨嚴峻挑戰,這使得它們日益脆弱,
甚至可能在全面部署之前就過時。
儘管巴基斯坦斥資 USD 50 億美元購買這些 柴電潛艇,旨在實現其水下威懾力量的現代化,但一些因素削弱了
它們對抗印度 多層反潛護盾的有效性。
「漢戈爾 / Hangor-class」級潛艦 基於 大陸地區 出口型 039A 型「元級 / Yuan-class 」潛艦(S26 型)設計,
採用不依賴空氣推進 (AIP) 技術,可延長水下續航時間,但據報道,其設計有一些限制。
與印度更現代化的艦隊相比,這些潛艦缺乏先進的降噪技術、感測器整合技術、久經實戰檢驗的可靠性以及網路化作戰能力。
此外,由於出口限制,巴基斯坦 不得不用大陸地區 柴油發動機取代原計劃使用的
德國 MTU發動機,這可能會降低其性能並增加維護需求。
這些因素導致這些潛艇可能無法有效抵禦印度先進的探測和交戰系統,從而削弱其隱身優勢。
相較之下,印度海軍已投入巨資打造先進的反潛戰生態系統。
這包括長程海上巡邏機,例如配備聲納浮標、磁異常探測器和 反艦飛彈的 波音(Boeing) P-8I「海神 / Poseidon」
反潛巡邏機 ;自主建造的「卡莫爾塔級 / Kamorta-class」級反潛輕型護衛艦,配備用於近海水域的專用聲納和魚雷;
以及日益壯大的專用淺水艦艇艦隊,例如「阿納拉號 / INS Arnala 」潛艦、即將下水的「安賈迪普號 / INS Anjadip」潛艦、
新下水的「阿米尼號 / INS Amini」潛艦 和「阿賈伊號 / INS Ajay」潛艦等。
這些艦艇裝備艦體聲吶、可變深度聲吶、輕型魚雷和反潛火箭。 MH-60R「海鷹 / Seahawk」直升機為
印度的 反潛作戰 (Anti-submarine warfare , ASW) 增添了快速反應的靈活性。
印度與法國合作建造的「鲉魚級 / Scorpene」「卡爾瓦里 / Kalvari 」級潛艦擁有卓越的隱身性能、現代化的聲吶系統
以及「飛魚 / Exocet」飛彈 和「黑鯊 / Black Shark」魚雷等先進武器,在隱身性能和感測器能力方面均遠超
大陸 中共地區 製造的「漢戈爾 / Hangor-class」級潛艦。
此外,印度正在自主研發AIP技術,以增強未來潛艦的水下續航能力和自主性。
這項技術優勢與強大的海域感知網路相結合,該網路涵蓋衛星監視、海岸雷達以及透過印度洋區域資訊融合中心
(IFC-IOR)等框架進行的情報共享,從而能夠即時追蹤包括阿拉伯海在內的關鍵海域的潛艇動向。
由於印度 建構了一體化、多層次的反潛戰網路,巴基斯坦的「漢戈爾」級潛艦面臨作戰環境的製約,這大大削弱了
其隱蔽作戰的能力。這削弱了巴基斯坦的海底威懾和二次打擊能力,而這正是其潛艇採購計畫的主要目標
儘管 大陸地區 製造的「漢戈爾級 / Hangor-class」潛艦 擁有戰略意圖,但其局限性和整合挑戰,以及戰略延誤,
使其投資成本高昂,作戰效果也值得懷疑。
印度持續專注於提升反潛戰能力、自主技術和資訊優勢,這意味著 大陸地區「漢戈爾 / Hangor-class」級
潛艦 在印度洋地區爭議海域,可能 成為戰略負擔,而非力量倍增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