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9-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825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246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空」能包容,「有」能創造
為了把理論落實到生活層面裡,大師強調,認識了「空、有」的關係之後,如果應用到我們的社會上,「空」就是要具有包容性,「有」就是要具有創造力,只要全國人民,大家都能具備包容性和創造力,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和諧,國家的前途必然更光明。
因為人我之間彼此原本就是一個平等自性──「空」的存在,只是大家不明白「空、有」不二的妙義,硬是把你我的關係分開,我的不是你的,你的不是我的,因此生起千般煩惱萬種無明。就好像社會的法律、道德、秩序,原是為了大家的安樂而設立的,一定要大家共同維護,大家才能有安和樂利的社會環境;如果硬要把社會國家和民眾分開,使法律紛歧、道德對立、秩序紊亂,讓「空、有」不能在一起,這樣的損失是很大的,也會引起很多的糾紛。
為了說明眾生不明事理,妄生是非的可笑,大師說了一則故事:
有一座寺廟,殿中央供奉了一尊觀音菩薩,旁邊另外供奉了一尊媽祖神像。有一天守廟的廟祝認為台灣媽祖的信仰普遍,信徒眾多,應該把媽祖擺在中間才對,於是把媽祖的神像請到中央,把觀音聖像移到了一旁。
事有湊巧,一天來了一位出家人,一看弟子的媽祖正坐在殿中,而師父的觀音菩薩卻屈居在一隅,違背了倫常,就不發一語把兩尊聖像調換回原位。但是第二天廟祝一看,又把神像搬到中間,如此你搬我移、你移我搬地,把原本雕刻精美的聖像都給碰壞了。
後來觀音聖像和媽祖神像終於忍不住說話了:「我們兩人本來關係和諧,由於他們不懂得空有不二的道理,弄得我們坐立不安,把我們的衣服也給損壞了。」
人,有了「空」的包容性,才能隨遇而安、隨緣自在;有了「空有一如」的智慧,才能體證生命的真諦。因為「空有」就如蠟燭與燭光,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蠟燭最後雖然化為灰燼,沒有了,但蠟燭的價值因此得以體現,這才是蠟燭真正的生命。所以生命的本體是「空」,「有」只是一時因緣和合的假相;因緣和合的假有要能發揮用途,才有生命。
換句話說,生命是因緣和合而有,要靠因緣和合才能生存;因緣和合的一切,其本體是空,空與有是一體的兩面,認識空有一如,才能真正認識生命的本體,甚至發揮生命的功用,才能圓滿生命,所以大師說:生命的意義在於有用,生命的價值在於利他。
大師經常以現在的資源回收為例,說明垃圾都還可以給人再利用,人如果不能對世間、對人類有所貢獻,不是比垃圾還不如嗎?所以大師強調:「給人利用才有價值!」這真是懂得生命真諦的智者之言。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