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3-23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836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453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正一派也是有戒律的 祖天師爲何禁止道士學星相?
在我們印象當中,道士都會掐掐算算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風水算命、醫卜星相都會一些。尤其是正一道士,更是法術高超,技術一流。然而,在祖天師立教之初,卻有明確規定,天師道的道士是不得學習天文星相之類知識的。
盟威清約:百事不卜日問時 任心而行 無所避就
《陸先生道門科略》云:“盟威法:師不受錢,神不飲食,謂之清約。治病不鍼灸湯藥,唯服符飲水,首罪改行,章奏而已。居宅安冢,移徙動止,百事不卜日問時,任心而行,無所避就,謂約。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
白彬先生在《吳晉南朝買地券、名刺和衣物疏的道教考古研究》一文中,有一道徐副的鎮墓券,徐副是天師道的信徒,其鎮墓券中說到:“尊奉太上諸位大人道法他不敢選擇吉日,不避地下的禁忌,道行正真,不問龜筮。”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天師道的信徒是不問龜筮的。
同樣在後來老君降授的的針對祭酒、道士的《老君百八十戒》裏面也規定道士、祭酒“不得爲人圖山立冢宅起屋。”又說“不得上知星文,卜相天時。”這些種種規定,其實都是在重申盟威清約。《陸先生道門科略》也說:“書都要佔驗,墳墓、地基、天地、堪輿、凶咎之類,必須處以驅逐。然後又有曆法,揀日擇時,愚蠢僻變得更厲害,正條律上所明確的,永遠不肯遵從法律,卻競相尊用,背真向偽,這叫作倒。”足見天師創教的時候,是反對道士學習卜筮、星相的。而奉道之民,在建造房屋、修造墳塋、婚娶、開張等等事情的時候,也是不問龜筮,不選時擇日的。
天師爲何會做這樣的規定?
有人會覺得奇怪,何以祖天師會做出這樣的規定呢?
王充的《論衡》•譏日篇》說:“社會習俗既迷信歲、月,而且又相信日子。辦事情如果遇到病、死、災、禍,嚴重的就認為是觸犯了歲、月方面的禁忌,輕微的就說是沒有避開日禁造成的。有關歲、月禁忌的書已經流傳開,有關日子禁忌的書也很流行。社會上的人,一心一意迷信這些禁忌,善於辯論的人士,也不能確定這些禁忌對不對。因此社會上的人辦事情,不是通過內心思考來判斷事情本身是否該辦而只講究符合吉日,不從事理上去檢查事情應不應該做而只要求符合吉時。”由於五行、卦氣、讖緯學說的盛行,東漢時期朝野都非常迷信。百姓做什麼事情,都要看日子,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擇日。但是擇日的書,各家所說非一,沒有一定的標準。泰玄道觀。百姓又十分相信這些,以至於做事情,不是根據理性來判斷,不考慮客觀實際,而是以擇日為準。
而巴蜀地區,又有着較爲深厚的民間信仰,百姓淫祀鬼神。再加上後來興起的擇日,百姓惶恐。“辦事情時禁忌書上說凶,人們就害怕凶禍會有應驗;說吉,人們就希望吉祥有應驗。禍福自然到來,人們就議論事前的吉凶,以此互相警告和鼓勵。這就是所謂禁忌世世代代不被懷疑,糊塗的人所以長期不覺悟。”(出自《論衡》)下葬、屠宰、播種、開張、奠基、婚娶、治病、裁衣、安牀、作竈等等,都要擇日。
而有些端公、術士,也藉此擾民,恐嚇百姓,強求錢財和飲食。《陸先生道門科略》中就反映了這種情況,說:“男可稱為將軍,女可稱為夫人,導從鬼兵,軍隊行動,軍隊可以停止,遊觀天地,擅行威福,要求別人在廟舍裡,隨意要求別人祭祀,擾亂人民,宰殺三牲,花費數萬,用盡財產,沒有得到神靈的佑護,反而遭受禍患,甚至不惜犧牲別人的性命,肆意濫殺無辜,不可勝數。”這些鬼兵惑亂百姓,破人家產。蠱惑百姓把牛羊豬,都拿來殺掉,作爲淫祀的供品,影響了羣衆的正常生產生活。百姓事之,不僅不能蒙福,反而受其禍害。
所以“馮道在漢安元年五月一日,在蜀郡臨城焚燒當地水渠,在赤石城造出了一條約定,建立了二十四個治理地方,分配於玄始初年的氣統治百姓。”(出自《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老君于汉安元年,授予天师正一盟威之道,以教化百姓。而正一盟威道之外的其他信仰,被一概否定,使民不淫祀其他鬼神,改奉老君所授之正教。“千精万灵,一切神祇,皆所废弃,临奉老君三师,谓之正教。”同時規定“老師不收錢財,神也不飲食。”杜絕假借祭祀和祈福的名義索取食物、錢財的行爲,以安百姓。
天師道的創立是偉大的宗教改革
當然,這樣的改革運動,無疑觸及了當時巴蜀地區原有的民間巫師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強烈的反抗。據《漢天師世家》雲:“漢安二年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衆,分爲八部,日爲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及至,鬼帥率其屬,迎敵天師。以丹筆書空,鬼衆立僕,招之復起,或反風而火焚,或揭日而霧散,限以泰山,壓以巨石,鬼物哀號乞命,請受約束。遂命俱會於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漢天師世家》是明朝編纂的,根據此書記載,祖天師登青城山,大戰鬼帥,正法宣揚。與鬼盟誓,使鬼處陰暗,人處陽明。從此鬼帥不再禍害人間,天下太平矣。這段文字其實是反映了,當時天師和當地原有民俗信仰的奉行者之間的鬥爭。也就是《陸先生道門科略》裏提到的鬼卒擾亂百姓,後來被天師收編的事情。
《三天內解經》云:“平民百姓只能在五臘吉日祭祀家親祖父母,二月八月祠祀社灶。如果不是三天正法,各種天真之道都是過去之氣。”也就是《陸先生道門科略》所謂的“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同樣,天師道對自己的徒衆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所以才有盟威清約裏的“神不飲食,師不受錢”的規定。
當年天師設教,對於巴蜀地區的原有信仰進行了革新,是造福當地百姓的好事情。所以“化民百日,萬戶人來如雲。”“民夷便樂之”,受到了當地各族人民的擁護。
(泰玄道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