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9-6-26
- 最後登錄
- 2025-9-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27816
- 閱讀權限
- 250
- 文章
- 23907
- 相冊
- 2
- 日誌
- 21
    
狀態︰
離線
|
定,梵語三摩地、三昧,意譯為定,常與禪併稱為禪定,是指令心專注於一境,進而令心不散亂的狀態,具有引發智慧斷除煩惱的作用。禪定的種類,智者大師在《釋禪般羅蜜次第法門》卷一中分為三類,即有漏禪、亦有漏亦無漏禪、非有漏非無漏禪三種:
一、有漏禪,又常被稱為世間禪,是指由於修行者持戒清淨,厭患欲界,繫念修習數息觀法而得欲界定,依欲界定得未到地,如此次第獲得色界四禪(內色界定);又為獲得大功德,繼而緣外眾生受樂歡喜,進一步次第獲得四無量心(外色界定),此八種禪定屬於色界所攝。修行者在第四禪定之中厭患色如牢獄,滅前色界定的內、外二種色,一心緣空,得度色界之難,獲得四空處定(無色界定)。此十二門(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都屬於有漏的禪定,是世間禪定所攝。
二、亦有漏亦無漏禪,內容包括六妙門(數、隨、止、觀、還、淨);十六特勝(念息短、念息長、念息遍身、除身行、覺喜、覺樂、覺心行、除心行、覺心、令心喜、令心攝、令心解脫、無常行、斷行、離行、滅行);通明禪(根本淨禪)。以欲除世間禪定中見著,達到引發無漏智慧的目的,由於此類禪定乃是從有漏之世間禪定而希求無漏出世智慧,故被稱為亦有漏亦無漏禪。
三、無漏禪,又被稱為出世禪,因修行者根機的不同,而被分為兩類,即行行與慧行,
(一)行行,有觀、練、薰、修四種:
1.觀禪,以觀照為特點,即如法觀照不淨、散亂等境界,內容包括九想、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等四種。
2.練禪,以不斷熏練為特點,內容包括九次第定(此禪由淺至深,順序鍛練四禪滅盡定,不雜異念,以無漏鍛練有漏,通達八地)。
3.薰禪,以薰熟自在為特點,內容指獅子奮迅三昧,能除異念之間雜,其順逆進退皆得隨意自在。
4.修禪,以修治前定使之更為精妙為特點,指超越三昧,於諸禪定出入自在。
(二)慧行,
1.聲聞所行無漏慧行:即因聞四諦之法而修三十七道品,入三解脫門;次用十六行觀,分別四諦,獲得聲聞的十智三無漏根等;
2.緣覺所行無漏慧行:即修行十二因緣觀門;
3.菩薩不共禪有九種,即自性禪、一切義禪、難禪、一切門禪、善人禪、一切行禪、除惱禪、此世他世樂禪、清淨淨禪。
其餘如法華三昧、首楞嚴三昧、一行三昧等,都是上根利智之人,直達佛慧的不立漸次、最極圓頓殊勝的禪定。
禪定的修持方法與境界因眾生根機不同,而各有差異,但推究其修行的目的,無外乎是對三學次第的踐行,即《楞嚴經》卷六中所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