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冷怎麼吃? 3大營養素暖身又能助免疫
冬季日照相對不足,露出的肌膚面積減少,建議飲食選擇日曬香菇等,有助補充維生素D,持免疫平衡。
天氣漸漸轉涼,身體的代謝與免疫,其實也開始悄悄變化。營養師老辜指出,天冷不僅會手腳冰冷,食慾也會不一樣。建議此時可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C與鋅、辛香料與溫熱食材,有助補給因日曬不足缺少的營養素、增進免疫力,此外,還能提升代謝與維持體溫。
辛香料有助促進代謝
老辜於臉書專頁「老辜營養與科學」發文表示,天冷的時候,體內的能量分配、棕色脂肪活性、免疫防禦等,都在重新調整。保暖也要從吃開始,並推薦以下3大類營養素可適時以天然食物補充,有助增強免疫平衡、縮短感冒病程:
●維生素D:冬季日照相對不足,穿搭以保暖為主,露出的肌膚面積減少。建議飲食選擇含脂肪的小型魚類、日曬香菇等,有助維持免疫平衡。
●維生素C與鋅:可縮短感冒病程、減少上呼吸道感染機率。每日攝取足量蔬果(奇異果、柑橘、青花菜)與堅果、全穀,即能自然補足。
●辛香料與溫熱食材:這些食材能激活循環、提升代謝,例如:薑、辣椒中的活性成分(如薑辣素、辣椒素等),有助刺激TRPV1受器,可輕微提升能量消耗並改善末梢循環。另,熱湯、熱茶、溫粥不僅讓心理舒適,也能維持水合與體溫。
營養補充勿當萬靈丹
老辜提及,相關研究指出,氣溫下降與日照減少,常伴隨呼吸道病毒活躍,增加呼吸道感染風險。目前所知維生素D、C、鋅等對呼吸道感染的保護效果,多屬「輕微保護」,真正的關鍵,仍在於整體飲食、睡眠與保暖。若有慢性病、老年或長期缺乏日照者,再評估補充劑需求會更安全。
冷天身體能量燃燒多
此外,老辜進一步說明,低溫環境下,身體會啟動「產熱模式」。相關研究也指出,寒冷會刺激棕色脂肪(BAT)活動,讓身體燃燒更多能量產生熱量。同時,基礎代謝也略微上升,因此冷天時有些人會感到更餓。冷暴露常能觀察到短期能量消耗(EE)上升,但其實增加的幅度、持續時間,皆受個體差異影響很大,且受年齡、體脂、習慣冷暴露、性別與基因等影響。並提醒冷誘導增加的EE相對有限,且個體差異大,仍應以飲食控制、運動與睡眠為主。
老辜強調,當氣溫驟降,最好的防寒方式其實是讓「身體自己變暖」。吃得夠、吃得對、喝得足,讓代謝保持穩定,再加上足夠睡眠與運動,就能讓免疫力在冷風中仍維持健康。
此外,他建議善用洋蔥式的層次穿著,做好身體與脖子的保暖、補充熱飲以及辛香料的熱湯,對於保暖都有不錯的幫助。
(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