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0-1
- 最後登錄
- 2025-1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50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30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每到十月萬聖節,夜間出沒的蝙蝠就披上節日傳說,這些猶如黑夜剪影的飛行性動物總給人陰森印象。
今年,一項意外發現再為牠們增添神秘色彩:有些蝙蝠在紫外光照射下會泛出幽幽綠光!
該現象稱為生物螢光(Biofluorescence),指生物體吸收短波光(通常為紫外光)後,再以較長波長重新放光的現象,與「生物發光」(自身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如螢火蟲)不同。
自然界常見生物螢光例子如:珊瑚魚、鸚鵡羽毛,哺乳類較少見,但已知鼯鼠、負鼠等在紫外光下也會顯色。
最近,美國喬治亞大學研究團隊分析 60 個蝙蝠樣本,首次發現 6 種北美蝙蝠暴露於紫外線時,翅膀及後肢都會發出綠色螢光,包括:北美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赤蓬毛蝠(Lasiurus borealis)、佛羅里達蓬毛蝠(Lasiurus seminolus)、東南鼠耳蝠(Myotis austroriparius)、灰色鼠耳蝠(Myotis griseseens)、巴西犬吻蝠/美洲皺唇蝠(Tadarida brasiliensis)。
如果只在單一兩隻蝙蝠發現螢光現象,那可能是飲食、土壤或化學品殘留物,但科學家在多個物種(無論性別)都發現相同綠色螢光,表明這是蝙蝠自體生物特徵,有共同遺傳起源或經歷長期演化。
最大謎團:蝙蝠為什麼要發光?
儘管證實該現象,其背後演化意義仍然不明,蝙蝠發光是為了溝通?偽裝躲避天敵?還是單純生物本身代謝作用無心插柳的產物?
對夜行性動物來說,生物螢光可能作為彼此一種交流渠道,然而蝙蝠以發達聽力聞名,多數蝙蝠依靠回聲定位偵測環境、捕捉獵物,雖然不盲但也不太需依靠視力,加上雌蝠、雄蝠發光特徵無差異,不可能用於吸引配偶;發光特徵也未因物種而異,表明不是跨種訊號傳導形式,因此科學家尚不清楚蝙蝠為何發光、對蝙蝠群體有何意義。
該研究表明我們還需進一步研究蝙蝠行為,以確認發光對蝙蝠來說仍具重要功能,或可能只是組織代謝副產物,未經天擇塑造。
新論文發表在《Ecology & Evolution》期刊。
★Bats in The US Can Glow Ghostly Green, And Scientists Have No Idea Why
★Bats that shine in the dark are nature’s Halloween surprise
(首圖經 AI 影像增強,來源:pixabay)
資料來源 : technews
https://technews.tw/2025/10/28/uv-light-bat-biofluoresce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