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長期服用褪黑激素恐增心衰風險 專家籲勿驚慌
不少人有失眠問題,而想藉由服用褪黑激素助眠;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一篇最新研究摘要指出,長期服用褪黑激素(melatonin)治療慢性失眠,可能與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有關。不過專家強調,這項研究尚未經同儕審查,結果僅顯示關聯而非因果,民眾毋須恐慌。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這份即將在美國心臟協會(AHA)科學年會上發表的研究摘要,回顧了超過13萬名被診斷患有失眠症的成年人、長達5年的健康記錄。研究人員發現,在5年期間,約有3000名長期(超過1年)使用處方褪黑激素的患者,首次出現心臟衰竭,而未使用者則約為1800人。研究作者也報告,服用褪黑激素者,因心臟衰竭住院與全因死亡率,皆高於未使用者。
然而,多位專家指出,此研究存在重大方法學瑕疵,使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美國睡眠醫學會發言人里希(Muhammad Rishi)博士表示,此研究僅依賴「處方紀錄」來識別使用者,這意味著大量使用「非處方」褪黑激素補充劑的民眾,可能被錯誤地歸類為「未使用者」,從而誇大了風險。
褪黑激素非鎮靜劑 長期安全性仍待釐清
褪黑激素是由腦部松果體分泌的荷爾蒙,用以調節生理時鐘。雖被視為「天然助眠品」,但醫師提醒,其療效證據不一,長期使用安全性缺乏充分研究。
專家普遍認為,短期、低劑量(通常低於5毫克)地使用褪黑激素,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睡眠專家諾鮑爾(David Neubauer)博士提醒,服用的「時間點」很重要,應在預計入睡前1至2小時服用。他也強調,褪黑激素並非鎮靜劑,「服用更多,並不會讓你更鎮靜。」
研究主要作者納迪(Ekenedilichukwu Nnadi)博士也強調,其研究結果僅顯示「關聯性」,而非「因果關係」。他鼓勵長期服用褪黑激素的民眾,特別是那些已有心臟病或風險因子的人,應與其醫師討論。
(自由健康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