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前空間整理學 更新家的樣貌
步入冬季為家裡布置換裝後,也可依照空間特質,可選擇不同香調營造氛圍。
氣溫轉涼、白晝漸短,正是許多人開始進行換季與收納的時節。衣櫃整理、家具調整、空間簡化,逐漸成為迎接冬季的重要儀式。心理學指出,整理環境能有效降低焦慮、提升專注力,也象徵人們在年終前重新整頓生活節奏。21世紀不動產提醒,入冬前不妨重新檢視居住環境,讓「家」的樣貌更符合當下生活需求。
風水學有句話:「氣順則人順。」雜亂的空間容易造成能量停滯,而心理學亦指出,環境雜亂會導致焦慮與決策疲勞。專家建議,入冬前可從「玄關、臥室、客廳」3大區域著手,這些空間最能反映生活秩序與內在狀態。
玄關:只留常用鞋款與外出配件,讓出門動線更流暢。臥室:減少多餘擺設,改用柔光燈具與溫潤材質,營造放鬆與安心氛圍。客廳:捨棄不再使用的裝飾品,改以植物、香氛或布質抱枕更新氣息。透過有意識的減量與布置,能讓空間更通透,也為家中氣場帶來新的循環。
面對繁忙生活,想一次性完成大掃除往往難以持續。21世紀不動產建議,可嘗試以「斷捨離」取代傳統清理法,每天僅花15分鐘整理一小區域,也能在兩周內感受到明顯變化。
執行「斷捨離」可從3個原則著手,第一,先分類,再決定去留:分為「常用」、「偶爾用」、「從未用」3類。第二限制數量,創造餘裕:例如「每個抽屜不超過10件物品」。第三以季節為節奏:讓整理成為生活周期的一部分,而非一次性任務。這種漸進式的清理方式不僅實際可行,也更容易維持整潔成果。
冬季換季不僅是衣物收納,更是調整生活節奏與居家氛圍的契機。隨著氣溫下降、溼度上升,適度的整理與布置能減少雜亂壓力,也讓空間更具「過冬儀式感」。建議可從以下3點著手:使用可視化收納工具能快速辨識內容物,避免重複購買或囤積。可搭配標示分類名稱(如「冬季衣物」、「節慶裝飾」、「備用寢具」),提高取用效率。其次,依使用頻率重新配置物品位置,常用物放置於腰肩高度,方便取用,季節性或備用物品可收於高處或床底,釋放主要活動空間。
最後,冬季溼氣重,可於收納區放置除溼包、木炭袋或矽膠乾燥劑,維持乾爽環境。建議定期檢查窗邊、衣櫃及地面角落,避免溼氣累積與黴味滋生,確保衣物與家具長期保持清爽與良好狀態。
當收納與整理完成後,不妨為家中注入新的氣味層次,讓空間氛圍隨季節轉換而更新。依照空間特質,可選擇不同香調營造氛圍,如客廳與公共空間採用木質、琥珀、雪松、乳香,氣息溫潤厚實,帶來安定感;臥室與休息空間使用香草、白麝香、檀香、岩蘭草,柔和細膩,有助放鬆與睡眠。
至於玄關與工作區以柑橘、佛手柑、迷迭香、尤加利較佳,能提振精神與淨化空氣。而浴室與衣櫃空間,21世紀不動產建議採用茶香、尤加利、草木調,潔淨清爽,延續清新感。
(中國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