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7-3-22
 - 最後登錄
 - 2019-6-28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36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18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比較亞洲父母與歐美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常發現歐美家長就比亞洲家長來得民主開放些, 
  
她們視每一個小孩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因此會重視「尊重」與「溝通」。  
 
但例外的是,西方家長對於小孩的社交禮儀及餐桌態度, 
   
就有著遠比亞洲家長更嚴格的標準。  
 
猶記得一年前,我受邀到德國友人家作客, 
   
友人有一子,年約四歲,用餐前, 
  
友人特別以小碟子盛一小份食物和藹的告訴小孩: 
  
「如果沒有乖乖吃完,那他就沒有任何餐後甜點了。」 
 
當日晚餐,美酒佳餚,大人痛快閒聊, 
  
年幼稚子不知何時已不聲不響離開餐桌,留下一碟只扒了幾口的殘食。  
 
宴末,女主人端出巧克力冰淇淋, 
   
小孩一見是自己最愛的甜點,露出機靈的目光, 
  
百般央求媽媽分一些解饞,德國媽媽卻絲毫不為所動,只顧招呼客人。  
 
我心中暗想,不過是個四歲的幼童, 
   
做媽媽的何必如此一板一眼,嚴厲以對呢?  
 
過了一年,再度受邀到同一家庭作客, 
   
小孩的改變著實令我吃驚,用餐前,媽媽依然約法三章, 
  
只見小孩認真用畢餐盤食物,並徵詢媽媽同意,才離開餐桌到角落玩玩具。  
 
所以,當天,小孩吃到了喜愛的餐後甜點。  
 
德國友人對我說:「對待小孩,有兩個原則, 
   
一是事先的約法三章,二是事後毫不妥協。」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與德國鄰居出外野餐。  
 
百花綻放的春天,與鄰居一家人郊遊踏青, 
   
鄰居太太準備了新鮮的麵包、乳酪、香腸當作午餐。  
 
隨行孩子們因禁不住原野的呼喚,不顧飲食而嬉戲遊玩。 
 
媽媽告誡小孩,用餐時間如果離去不吃,到下午回家前,不會再有任何食物。 
  
小孩依然玩她們的。  
 
果然,開車回家途中,小孩們哭鬧著肚子餓, 
   
德國媽媽視而不見,同行的爺爺奶奶也立場一致,並未遊說鄰人。  
 
一個多小時的路程,竟果真不給小孩任何食物,任由其哭鬧。  
 
事後,我與鄰居太太聊及此事:「小孩子哭著肚子餓,你心裡不難過嗎?」  
 
鄰居太太說:「當然也會不捨得!可是,只要想到, 
   
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麼教育小孩就會一次比一次難。」  
 
我又再半開玩笑問:「可是,你不怕小孩生氣,或長大後留下心理陰影?」  
 
「不會,因為我們自己孩提時代也是如此教育, 
   
當時也會偷偷抱怨父母,可是,日漸成長便會理解父母要求……」  
 
鄰居太太說:「其實,教養小孩並不難, 
   
難的是父母親本身,是否可以前後立場堅定, 
  
這對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考驗呢?」  
 
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心軟,因為疼惜自己的孩子, 
   
所以無法堅守自己說出的話,結果小孩就順竿而上, 
  
越大越難教育……這種情形在我們出外到餐廳吃飯時 
  
到處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小孩……  
 
在我們尊重孩子的想法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和她(他)們溝通, 
   
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堅持與原則。或許一時之間您會覺得不忍, 
  
您會覺得孩子吵鬧感到不耐,但請您堅持, 
  
因為這是訓練孩子們「為自己行為後果負責」 
  
及提昇「挫折容忍度」最好的時機。  
 
『如果父母自己先違背原則,那麼教育小孩就會一次比一次難。』切記!切記! 
---------------------------------- 
 
這文章寫的真好,流心的3個小孩從小也是這樣教的. 
 
曾經我的媽媽.姊姊都對我的教法很不認同,說我太殘忍.太嚴格. 
 
因為姊姊是施以愛的教育,結果他的孩子現在國中,她一天到晚為了那兩個孩子氣的半死. 
 
也只能偷偷流眼淚,而我呢.孩子教養成在校是成績優良,各方面都表現優秀的模範生. 
 
而在家則是乖巧.聽話.4歲就開始幫忙作家事.現在家事由3個國小二年級.一年級.幼稚園中班的孩子們分擔.還三部五時問我:媽媽!你會不會累?要不要按摩? 
 
這就是我嚴格教育下的成果,漸漸的也證明了一件事~~"愛的教育對台灣孩子來說就等於失敗的教育"那個三隻小豬成語的始作俑者身上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呵呵呵...  
 
《 本帖最後由 亂馬1�2vs流心 於 2007-10-1 15:32 編輯 》 |   
 
- 
總評分: 威望 + 2 
 查看全部評分
 
 
 
  
 |